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3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福柯的系谱学对权力/知识的分析对人-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与书写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教育学实践领域也受其冲击而发生了话语的转换。如果我们从系谱学的角度来反思教育学寻求学科化的历史进程,就会扩大对学科这一概念的理解:作为权力/知识实践方式的学科制度不仅是科学化的标志,也是控制现代生活的策略与技术。因此,对作为一门学科形式存在的教育学知识的寻求未必是适当的或必要的。目前,我们似乎更应该走进学校日常生活,由此迈向具体的教育实践。这或许是教育学走出迷茫之路的一条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赵方杜 《理论月刊》2012,(10):155-159
福柯将规训权力视为一种针对身体的权力"物理学"或权力"解剖学",规范化训练是其核心。规训权力的演绎经历了作为"公共景观"和权威展示的酷刑、带有人道主义色彩的惩罚以及知识、话语共同构筑的规训三个阶段。规训权力控制身体的技术策略包括空间分配、活动编码、时间安排、力量组合、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和检查制度,由此导致"全景敞视主义"的兴起和"规训社会"的形成。规训权力理论是福柯微观权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福柯建构了"权力—身体—知识"的三维关系,以此作为权力分析的基础;福柯的现代性的诊断,意在关注现代性进程中的身体境遇,以探寻人的自由、解放之路;并为当代身体社会学、空间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3.
孙祥 《求索》2014,(5):26-31
福柯晚期对权利的强调与其早期对权利的批判立场看似难以调和,实则一脉相承,代表着超越既有权利理论的宝贵努力。一方面,他认为传统的自由主义权利虽然可以有效制约国家权力,却无力对抗规训权力这一现代权力形式,反而沦为后者附庸。另一方面,正是传统权利的这一不足,福柯期待着一种足以对抗现代权力的新型权利。此种权利具有差异性、日常性与不确定性等特点,尽管在理论层面可以消解现代权力对个体的压迫,但在现实层面,则面临实施之后权利诉求激增、社会成本加重、秩序瓦解等一系列困境,最终,这一新型权利不仅无力对抗规训,甚至将个人自由置于更大的险境之中。  相似文献   
4.
林莺 《法国研究》2014,(1):61-63
法国小说中的中国镜像,不仅体现了"东学西渐"的魅力,更是以一种"二元对立"的基调使东西文化产生碰撞。中国文化对于法国思想、文学具有一定的浸润作用,法国作家在展示自己民族个性的同时也汲取着中国元素,形成了"法国人视域下的中国镜像",福柯的话语理论就很好的解释了这种"异质"文学风格的产生。"法国人视域下的中国镜像"从本质上反映了东方的神秘和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同时也是对于个体自身反思所产生的"他者"环境下的"自者"实现以及对于自身之"道"的体悟。  相似文献   
5.
现在香港社工界都如火如荼地讨论这十年问夜青问题与深宵外展服务之间的关系。但这些讨论只属于社工专业范畴,却未曾从哲学层面进行反思。例如:夜青,他们是怎样成为自己的?夜青是如何成为童党的一部分的?夜青是“成年人曰间就业社会”想象出来的他者吗?本文旨在借用法国哲人福柯的思想哲学,重新检视香港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务的发展,以窥探在汲汲营营的服务背后以上这些没有回答而又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溪 《法国研究》2014,(2):67-73
本文研究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尤奈斯库的作品《秃头歌女》中形式各异、丰富怪诞的戏剧"语言游戏",认为其类似于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词与物》中提到的"异位移植"(les hétérotopies)现象,《秃》剧为代表的各种荒诞剧语言变形也是戏剧"语言家族"中的"异位移植",或称"异托邦"。《秃》剧中不同类型的"异托邦"语言现象是异常性与日常性的并置、对立和交叠。从尤奈斯库自己的相关生活体验和创作意图来看,这一"异托邦"并非如荒诞剧传统阐释模式认为的,是对于相似现实世界和人类精神状态的全部写实反映,相反,尤奈斯库的"异托邦"是对于日常语言及现代思维的正常秩序的有意反叛与逃逸,并且意图由此对日常生活进行"分解"和异化。  相似文献   
7.
生命偶然,人生短暂,人应当怎样度过一生,这是每一个有灵魂的人在人生的某一时刻必定会思考的问题。在人生大部分的时间,忙忙碌碌,很少会去想这个问题。只有偶然独处时,或在无眠的静夜,这个令人惆怅的问题才会突然来到我们心中。哲学家福柯的人格魅力之一,在我看来就是他极力倡导并一生不懈  相似文献   
8.
话语分析、文本解读是西方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倡导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本文以福柯的"话语观"对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了话语分析与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关系;同时提出将批判性话语分析为核心的"多维话语分析方法"引入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作为具体的话语分析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9.
福柯在<词与物>中通过对西方思想史的考古学分析,得出"人之死"的结论."人之死"可以被解读为主体的消亡,这一论断建立在福柯的话语理论基础之上,即主体是话语建构的结果.福柯的话语/主体理论在当代西方文化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影响了女性主义批评、后殖民批评等批评实践,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一理论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在当下中国多元、开放的语境中我们需要批判性地评价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10.
最近刑罚社会学出现一种研究动向,即采用了“社会控制”分析框架,这一框架部分源自福柯的著作。这一观点的局限性是通过对涂尔干的刑罚概念进行讨论和批评来阐述的。与此不同,大卫·加兰德认为,一个更多维的探究框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刑罚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复杂性,其中包括刑罚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刑罚的政治和社会功能、深层的文化共鸣以及精神和情感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