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58篇
中国政治   122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陈放 《当代贵州》2007,(8):19-19
中国城市营销出现了很多毛病。一是形象工程太多。二是节庆活动过滥。三是很多城市定位不清晰,没有自己的个性。城市营销中的城市品牌跟产品营销中的品牌不一样。城市营销应该是“先生孩子后找娘”,已经有城市存在,需要的就是想办法推销出去。  相似文献   
3.
武汉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建设要上新台阶,文化建设也要在更高的起点上有更大、更快的发展。武汉的文化有深厚的底蕴,如何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培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后劲,是我市必须尽快予以实  相似文献   
4.
鄂南民间传统节庆文娱体育活动项目繁多,但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有些项目日渐式微,究其原因是由于时代变迁和生存环境的改善、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理念的多元改变,以及人口迁徙、农村城镇化建设等因素导致的。对此,为保护和传承民间传统节庆文娱体育活动,我们应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护。  相似文献   
5.
覃庆华 《传承》2012,(16):24-25
通过研究每年定期在百色举办的一系列会展、节庆活动,论述如何以会展经济推动百色旅游、农业、物流和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并着重分析节庆活动给当地民族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每一届欢乐节都是海南探索如何创办和完善本土节庆活动的一个重要尝试和宝贵财富。2011年12月30日,第十二届海南岛欢乐节在万宁兴隆举办,从筹划之初拟定“再造兴隆”的长远目标,到总投资高达8亿多元用于新建和改造各项设施,再到开幕伊始启动的全市责任单位领导干部问责制度……筹备期间亮点不断的本届欢乐节究竟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又会给海南未来举办节庆活动带来哪些启示?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兴隆,亲身参与,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7.
正一、佛教文化与旅游景观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没有一座山是弥勒佛祖的道场,而中国的佛教第一世弥勒祖即是唐玄奘。梵净山金顶是一个唐僧之头像,传说唐僧西天取经回来后白龙马失蹄将经书存放在梵净山即为现在的万卷书。传说释迦和弥勒两位佛祖仙游到梵净山时,见祥云雾绕,争为道场,一直闹到玉皇大帝那里,  相似文献   
8.
正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仡佬族的祖先"濮人"即在务川这块土地上开荒辟草、繁衍生息。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仡佬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精神文化,留下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但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仡佬民族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产生变化,丰富多彩的仡佬民族文化正在逐步走向消逝,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成了当前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所谓"造物节",即对国内涌现的新节庆所做出的美学意义上的概括。它集中体现当今由经济因素驱动的商业性艺术节的三个特征——"造"(创造性)、"物"(商业性)、"节"(仪式性、大众性)。借此范畴,可以鸟瞰节庆时代艺术发展之状态趋势,勾勒文化产业盛会之美学蕴含。造物节的由来体现在神文、人文和物文三个维度,其演变诠释了由神的节日到艺术家的节日再到全民的节日的发展过程。在今天,创造性是造物节的美学要旨,商业性是造物节的经济诉求,大众性是造物节的社会旨归。通过以创造精神引领,以物质文化支持,以节庆氛围渲染,造物节有利于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文化与商业的和谐互促,最终让百姓从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受惠,真正将文化产业的繁荣当成自己的盛大节日。这正是"造物节"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全面推进,海南昔日相对闭塞的少数民族地区正面临着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民族文化变迁日益加剧。如何有效地保护海南少数民族文化,是国际旅游岛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海南国际旅游岛提升旅游品质、增强吸引力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只要科学处理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之间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就能使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