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5篇
世界政治   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66篇
中国政治   67篇
政治理论   35篇
综合类   3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苏共基层党组织曾在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特别是苏共19次代表会议以后,伴随着苏共职能的转变,苏共基层党组织逐渐由社会基层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先锋队转变为在基层赢得选票的党派组织。几十年以来苏共基层党组织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所积累起来的宝贵资源被废弃,这是导致苏联解体前夕40多万基层党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不仅苏联社会政治情绪明显激进化,而且苏共领导集团政治信仰也发生了根本改变,致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一步步走向了终点。政治信仰危机是苏联剧变的深层次原因,其中广大群众的信仰危机为苏联剧变提供了社会基础和必要条件,苏共党的领导人及党政精英政治信仰危机是苏联剧变的直接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赫鲁晓夫,对于生活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在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期间,他三次访华,与中国结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既有对华友好的一面,也有结怨的一面.可以说,三次访华的曲折经历、是是非非,折射出建国后中苏两国一段特殊而又复杂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韩月香 《党史博采》2005,(6):147-149
苏共垮台、苏联解体是国际社会的大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重视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创新和建设.苏共既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有效的党内外监督机制,对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有力的、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也没有建立一种能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与时俱进的变革机制,没有及时意识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角色转变与职责转变.制度僵化导致观念僵化、管理僵化,政治合法性资源不断流失.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和实践方面,苏共也没有建立一个社会资源合理、公平的配置制度,使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拥有了利用人民赋予的国家政治权力为自己捞取私利的巨大的腐败空间.  相似文献   
5.
苏共意识形态为何“一夜剧变”,这是苏共时期以来在意识形态领域实施封闭性,以及颂扬斯大林主义的结果。这一历史现象,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相对稳定的原理。  相似文献   
6.
苏联共产党的党内民主怎样被破坏殆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制度是在列宁领导下建立起来的 ,但苏共在斯大林执政时期逐步演变成为个人集权制政党。苏共的消亡 ,其主要根源在于过度集权的体制积重难返 ,难以寻求、开拓一条从发展党内民主着手 ,取得体制内改革成功之路。可以说 ,苏联东欧各国共产党即是因为缺失党内民主而消亡的。  相似文献   
7.
苏共有74年执政的历史,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是沿着一条越来越背离列宁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理论的路线走下去的。在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性质、组织原则、地位和作用等方面,一步步改变了党的面貌,最终亡党亡国。苏共蜕变给所有无产阶级政党特别是处于执政地位的党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8.
苏联共产党的消亡是20世纪末世界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尽管很少有预言家能够判断这一突发的历史事件,但在苏联解体之后,各国的学者和政治家们都对苏共垮台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拟从苏共自身的历史、现实方面因素,以及苏共基层党组织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探讨,并试图通过这种研究总结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9.
苏共扮演着一个全能党全能政府的角色,垄断一切权力,脱离人民群众,将所有资源裹挟其中,同时在自我绝对化和神圣化的逻辑进程下将自己也陷于其中不能自拔。苏共就是契科夫笔下的别里科夫,既是制套者,也是套中人,苏共不随生产力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最终深受自我编织的政治、经济僵化的体制套子所累而丧失执政地位。这场悲剧不能不引起全能党(政府)的警觉和反思。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以后,应时刻联系群众,不能脱离群众;时刻代表人民的利益;在政治上应该与时俱进,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经济上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苏共亡党,究其根本原因是党在自身建设上存在不足: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盛行导致苏共失去执政的群众基础、党内改革变相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导致苏共丧失执政的正确方向、党内干部任免机制僵化导致苏共缺乏竞争活力、党内特权阶层利益合法化导致腐败加快苏共亡党步伐、党内高度集权和缺乏有效监督更是扼杀了苏共的生命。以苏为鉴,只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把从严治党贯穿到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中的,我们党才能长期执政,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