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6年6月,谢永峰从陕西能源学院毕业后,积极响应大学生支援边疆的号召,义无返顾地踏上了西行的列车,来到了托峰脚下的兵团一师四团医院.8年来,他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用一言一行为团场的医疗事业增光添彩,在领导、职工和病人心里,“小谢是一个好医生”.  相似文献   
2.
正文峰塔轶事从重庆市区渡江到南岸,沿石梯到黄桷垭镇,再沿镇石板路西行约百米,可见一座略带欧洲中世纪情调、别具风格的石门,门上刻有汉字和英文并写的"广益中学"校名。一进校门,便能仰望高耸入云的文峰塔。20世纪40年代,我在广益中学求学,听得不少关于文峰塔的轶事。广益中学是一所有上百年历史的老校。1892年,英国伦敦基督教公谊会在重庆市区办学,两  相似文献   
3.
忘海西行:我们可以做得更多我的故乡在南中国海的一个小渔村,当年选择参加西部计划时,我想起一个人——谭嗣同。他十八岁那年,放浪于西北苦寒之地,赋《望海潮》一首,其中几句我一直记得:"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忽说此人是我,睁眼细瞧科。"此诗做毕,他已不再是一个吟风弄月青衣过市的瘦弱书生。借谭复生的往事开启文端,我只是想说明一件事:步入青年时代的我一直执着于和少年时代的旧梦重逢,这种重逢时常  相似文献   
4.
<正>一代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以95岁高龄驾鹤而去。先生自春节以后身体就明显衰弱,不断有令人揪心的消息传来。但当他真的起身西行,还是让我们感到震惊。周汝昌先生在国学、红学、书学乃至西学方面的成就,已有很多文章做了介绍,更有他本人几十本著作煌煌然摆在那里,自然无须我来饶舌,这里仅想以此小文纪念他对水西庄研究的关心与支持。  相似文献   
5.
娄在先 《春秋》2015,(3):29-30
东流村位于临沂市费县新庄镇东7.5公里,是临滕大道必经之地。抗日战争时期,分为前后两村,筑有两座围墙,均较坚固,并建有多座炮楼。村民历来富有抗争精神,加之炮楼、围墙坚固,土匪等武装多次攻而不克,故素有“金东流”之称。1939年1月30日晨,驻守临沂的日军为了早日打通临沂到滕县的通道,调集了近200名日军,从临沂城出发,一路无阻地西行。在走到南坡东凤凰岭上的时候,日军分成了两路。一路30多人的马队向西南进发顺黄家馆河而上,一路150多名日本兵继续  相似文献   
6.
网言网语     
正随着自然灾害的多发频发,民众对自然灾害事件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越来越关注,在网络上对相关事件、工作进行评论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主动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意识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以下是本刊挑选出的部分网友评论:  相似文献   
7.
陈宇 《协商论坛》2006,(9):59-60
抗日战争时期陈云在延安在中共党史上,红军将士口述亲历长征历程的最早文字报道目前所知道的是1936年3月在国外公开发表的“廉臣”所作《随军西行见闻录》。它比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出版时间还要早一年多。那么这位叫“廉臣”的作者究竟是何人呢?他就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的陈云。陈云在赴苏前假托国民党军医之口写下了《随军西行见闻录》陈云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初即是中共中央政治局6成员之一。长征前夕,他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并随红五军团踏上了漫漫长征路。长征途中,…  相似文献   
8.
前人对王铎西行及路线分析尚欠妥当,本文根据有关史料重述了其行踪路线,并订正了相关书帖的疏漏之处。  相似文献   
9.
怀念父亲     
张万金 《江淮法治》2014,(21):59-59
正深秋的夜,一丝微弱的光线从窗口透进室内,在地板上撒下了几许冷冷的清辉。我无法入睡,索性起床,站在窗前,任思绪翻飞。这次父亲的生命西行,相比26年前母亲的逝世,我的确少了一些悲伤,多了一些思考。我的父亲母亲就像晨升暮落之阳,经由喷薄欲出,继而日上三竿,再而一路向西。随着生命的结  相似文献   
10.
雷虎 《中国周刊》2016,(4):62-65
车出扬州城之后,西行二十公里,终于来到传说中的杭集镇。我一边搜索两年前的记忆,一面用GPS定位寻找雕版大师陈义时家的刻字工坊。恬静的小院中种满了盆景,在和煦的阳光里,陈义时大师和老伴正坐在躺椅上晒太阳,两人手里同捧着一个青铜小火炉。虽然是冬日,院子却让人感觉份外温暖。"这房子是我家族的老宅,但我年轻时一直都被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