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111篇
中国政治   79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2年8月12日,《解放日报》“经济新闻”版一篇题为《触摸上海经济发展脉搏》的文章,对2001年度上海行业排序的分析中披露,上海旅馆业中增长幅度达到两位数的百强宾馆有42家,其中升幅第二的竟是仅有110多问客房的老宾馆市总工会所属海鸥饭店。当年的营业收入比上一年增长70.3%,排名位次从第70位跃升至第5l位。  相似文献   
2.
都说有些上海人看不起外地来沪者,常称之为“阿乡”——其实上海人也有被他人瞧不起的时候。回忆起七八十年代,“精明的上海人”这一雅号曾风靡一时,背后的潜台词是:上海人“脑子活络门槛精;谈起生意太精明;斤斤计较讨人厌;因小失大不高明”。周边城市尤其是杭州人,遇见上海人往往会露出不屑一顾的鄙视目光,弦外之音——“上海人太精乖”。为此上海市有关领导曾指示,就“精明的上海人”这一话题在《解放日报》上组织一次大讨论,提倡要做大气、高明的上海人。  相似文献   
3.
广东高州中学建校90周年时,要出版一本专刊,分工我主编。为了继承和发扬我校的优良传统,宣传老一辈校友在革命和建设岗位上作出的巨大贡献,动员全校师生学习校友为国家民族的解放和复兴而献身的精神,决定刊出丁颖、林砺儒等老一辈校友的传记。廖盖隆同志健在,而且在抗日战争时期于延安任《解放日报》社蒋管区评论组组长、国内评论部副主任时,  相似文献   
4.
1941年,胡乔木成为毛泽东的秘书.不久,他开始为<解放日报>写社论,显示了很高的理论水平和极强的写作能力.在文风上,胡乔木和毛泽东有颇多共同之处.毛泽东的意图,胡乔木能够心领神会;对毛泽东所作的重要报告,胡乔木总能及时地通过社论的形式加以具体而透彻的论述.胡乔木也凭借这些出色的社论,赢得了毛泽东的信赖.  相似文献   
5.
《上海支部生活》2007,(7):40-40
【事件】解放日报报道,某高校随机走访了500名本科生,发现正在炒股或有炒股经验的占8.9%,23.3%的人随时准备入市。有的学生上课带着笔记本电脑、无线网卡、股票机、两部手机,在课堂里进行股票交易,说准备“抓住牛市机遇,挖到第一桶金后再找工作,或者自己开公司。”一名班级辅导员忧心忡忡地说,他带的班级已经大四了,有好几名学生既不去实习,也不找工作,整天就琢磨股票,“简直是走火入魔”。  相似文献   
6.
解放日报》刊登沈峰的文章说,某地境内金山岭长城有1000m多米长外墙,望孔内安装了照明灯,受到了文物专家和社会舆论的批评。当地文物部门要求7年前以610万元买下部分长城经营权的金山岭长城旅游公司归还经营权,遭到拒绝,此事又一次引起了人们对文物经营与管理矛盾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1941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年代.为适应形势的要求,中共中央于5月15日决定将《新中华报》和新华社编发的《今日新闻》合并,创办《解放日报》.但《解放日报》创刊之初存在着党性不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问题.因而,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从1942年春开始,《解放日报》进行改版.经过改版后的《解放日报》,党性、群众性鲜明,文风活泼,为在此后办好党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对于党的新闻理论体系和报刊工作方法的确定,在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报刊史上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希贤 《唯实》2013,(12):84-86
<正>新闻宣传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工具,对国家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1942年毛泽东推进延安新闻宣传的改革,给人以深深的历史启迪。首先,依据形势的变化决定进退,是1942年延安新闻宣传改革的前提。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事业也进入了最困难最艰苦的时期。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对国统区进步文化事业进行了空前的摧  相似文献   
9.
1944至1945年8月间,中国抗战进入尾声。当社会各阶级都在为抗战之后"干什么"积极行动之际,中共也有了自己逐渐明晰的政治设计。作为延安时期中共机关报,《解放日报》社论在宣传党的政策决策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从中可以清晰把握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前后的政治主张。其时,中共最重要的政治设计在于包括国民党统治集团及各党各派在内的"联合政府",为此,中共曾积极努力力图使其变成现实。不过,中共也一直坚持中国的出路在于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并且在解放区较为彻底地实行了这一道路。在"迂回曲折"诸路不通之后,中共最终选择了剔除国民党统治集团的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另外一条"联合政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内容为王     
<正>初冬,县城里举办以"治水"为主题的县市区摄影联展,几百张照片,都是绿树、清水、鲜花、蓝天……有一张照片挂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把我吸引住了:一个农村的工地上,刚刚通了自来水,几个农民掬起水在喝,一束阳光打在他们的脸上……图片内容打动了我。照现在的话语体系,这是一张极有"诚意"的照片。都说摄影是一门光影艺术。但对我这样一个门外汉来说,宁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