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贞观政要》看魏征的治国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征是辅佐唐太宗创下贞观之治的大唐名相。《贞观政要》一书介绍了魏征从平民到宰相的人生历程,记载了他的治国主张,主要是他提出的关于人心思治的教化方针,长治久安的治国之术。  相似文献   
2.
刘后滨 《人民论坛》2012,(34):78-80
唐太宗即位以后,连续三四年遭遇灾害与饥荒,老百姓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然而,唐朝的统治却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牢固地稳定下来,并且迅速迎来了天下大治的良好局面贞观时期民心指数之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可谓空前唐太宗即位以后,连续三四年遭遇灾害与饥荒,老百姓没有把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化为怨气  相似文献   
3.
据唐书魏征传记载,唐太宗"即位四年,岁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斗米三钱,至是天下大治。"执政四年,"岁断死刑二十九人",这实在是叫人吃惊的史料,一年之中,死刑犯只有29人,真是不可想象,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4.
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盛世”。“贞观之治”之所以能形成,作为领导活动之灵魂的决策机制有其独到之处。从总体来说,中国封建社会基本上都是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只有皇帝才拥有最高决策权,贞观时期亦然,但在具体的决策机制上,唐太宗极力营造一个“君臣合契”、“共理天下”的政治局面。在李世民统治下的中国,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分,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而这种政治局面的形成,不仅仅依靠思想作风建设,更重要的是制度上机制上的保证,制度上机制上的设计使得贞观时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5.
长孙皇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她在构建"贞观之治"这一治世工程中表现出了卓越见识与非凡智慧.  相似文献   
6.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共23年,是中国历史上业绩杰出的君主。他统治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后人常用贞观之治来表达对唐太宗政绩的肯定和对贞观时期太平盛世的景仰和向往。据《旧唐书·志第三十·刑法(二)》记载:会  相似文献   
7.
贞观之治可谓是历史上典型的和谐治理,对当今也有借鉴启示意义。反思历史,隋炀帝治国不以人为本讲求“人和”,追求无上功业,不统筹兼顾民众百姓的利益,结果是大业难成、欲速而不达。  相似文献   
8.
话语     
如果一个社会只重视“黄金发展期”而不认真研究“矛盾凸显期”.社会就不会和谐发展。中国历史上“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后的国体衰败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不能很好解决“盛世社会”中的“矛盾凸显”。中国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古话,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9.
《新唐书·刑法志》中载有这样一起经典案例:贞观六年(公元633年),唐太宗李世民将390名判了死刑的囚犯放回家,并约定他们第二年秋季自行到京城引颈就戮。及期,囚皆谐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千百年来,人们对这则史料圈点评说,颂扬太  相似文献   
10.
凡行大事业.必有呔人才。有作为的封建帝王无不懂得人才是事业之根本.选拔和使用人才事关兴国安邦。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以封建政治家少有的胸怀和气魄,将各种各样的人才收拢到自己身边,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人才群体.促进了唐王朝向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时代迈进.出现了有名的“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