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19篇
中国政治   41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冻”是赫鲁晓夫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题和典型特征,大体上可分为“两松两紧”四个阶段,与斯大林时期对意识形态实行强有力的“控制”形成鲜明对比。但赫鲁晓夫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解冻”同时也顾虑重重,不同时段也不乏强化“控制”。赫鲁晓夫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解冻”对苏联政治的发展和国际共运均带来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赫鲁晓夫,对于生活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在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期间,他三次访华,与中国结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既有对华友好的一面,也有结怨的一面.可以说,三次访华的曲折经历、是是非非,折射出建国后中苏两国一段特殊而又复杂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解冻"是赫鲁晓夫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题和典型特征,大体上可分为"两松两紧"四个阶段,与斯大林时期对意识形态实行强有力的"控制"形成鲜明对比。但赫鲁晓夫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解冻"同时也顾虑重重,不同时段也不乏强化"控制"。赫鲁晓夫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解冻"对苏联政治的发展和国际共运均带来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赵灵敏 《南风窗》2007,(15):5-5
中国正经历着复兴与崛起,这条追求光荣和梦想的道路却并不平坦。从"文革"的宏观政治决策失误,到改革开放以来某些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战略的失误;从  相似文献   
5.
1958年炮击金门前中国方面是否曾与苏联协商或通知即将采取的行动,是一个在历史上颇有争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涉及到对当时中苏同盟关系状况的判断,以及对后来中苏分裂原因的探寻,需要做出准确的回答。作者利用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及当事人回忆录对此进行了详细考证,并得出结论:中国方面在炮击金门前的确没有与苏联进行协商,也没有向苏联通报这个意图。然而,毛泽东却有意给外界造成一种印象,似乎中国采取的这个军事行动是中苏协商的结果。毛泽东在赫鲁晓夫秘密访华后不久便下令炮击金门,使美国认为中共对金门的军事行动很可能是中苏共同采取的一致行动。这正是毛泽东坚持赫鲁晓夫必须公开回国并发表会谈公报所期待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是"争夺领导权"还是争取平等——论中苏论争的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中苏同盟关系中,由于中国争当社会主义阵营的"头"而导致双方关系的紧张与对立。对此,作者认为,中国没有争当社会主义阵营的"头",而不平等的党际与国家关系才是中苏同盟关系恶化的实质所在。本文通过对大量史实的梳理,对这一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苏共有74年执政的历史,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是沿着一条越来越背离列宁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理论的路线走下去的。在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性质、组织原则、地位和作用等方面,一步步改变了党的面貌,最终亡党亡国。苏共蜕变给所有无产阶级政党特别是处于执政地位的党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8.
中苏同盟关系被推向顶峰 赫鲁晓夫担任苏其中央第一书记后,中苏关系的发展也随之进人了短暂的“蜜月”期。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各个领域都加强了合作.两国领导人的互访也开始增多。  相似文献   
9.
王军 《党史纵横》2005,(10):1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废除了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收回了外国列强在中国大陆的租界地,但是旅顺口仍旧被苏联租用,成为苏联太平洋舰队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1955年,在赫鲁晓夫帮助下,旅大地区才回到祖国的怀抱。旅顺口是举世闻名的天然良港,其地形隐蔽险要,港内海水终年不冻,是重要的军港和海军基地。1895年,甲午海战中国失败,辽东半岛被日本强行割让。在俄、法、德三国干涉下,日本被迫以3000万两白银让中国赎回。沙皇俄国乘人之危,借口保护中国,于1897年12月强占旅顺、大连。1898年3月,迫使中国签订了…  相似文献   
10.
程秀龙 《党史文汇》2012,(10):13-24
彭真,原名傅懋恭。山西省曲沃县人,生于1902年10月12日。16岁时在曲沃县立第二高小上了三年小学,毕业后考取了山西省立一中。1923年,由高君宇、李毓棠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投身中国的革命事业。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里,他是中共山西省党组织的创建者之一。大革命失败后出任中共天津市委代书记、书记,顺直省委代书记,领导太原、石家庄、天津、唐山等城市的工人、学生和当时的军阀进行了坚决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