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6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众多的民国学人中,有三个著名的“疯子”,一个是“章疯子”章太炎,一个是“刘疯子”刘师培,还有一个就是被称作“黄疯子”的黄侃。有意思的是,这三人不仅都是民国时期名重一时的国学大师,而且章太炎、刘师培与黄侃还是师生关系,他们均有着学问大、脾气怪的共同特点。其中黄侃的脾气之大、性格之怪,更是学界闻名。狂狷,孤傲,疯子,名士,好游历,好读书,好骂人,桀鹜不驯,不拘小节,性情乖张,特立独行……黄侃留给后人一串关键词和很多趣闻轶事。  相似文献   
2.
大师的底气     
<正>民国建立后,辜鸿铭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身着一袭枣红色的旧马褂、破长衫,瓜皮小帽后面留着一条久不梳理的辫子。他竭力为纳妾和缠足进行头头是道的辩解,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他狂放古怪,极尽尖刻甚至詈骂的嘴巴,把中国骂了个遍,骂得中国简直没有好人。用他的话说,当时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另一个就是他自己。他首先开骂的是袁世凯,骂他本是一穷措无赖也,"人谓袁世凯为豪杰,吾以是知袁世凯为贱种也。"不仅如此,辜氏还骂过李鸿章、  相似文献   
3.
静水 《中国律师》2012,(11):44-45
黄侃,浙江国圣律师事务所主任,在发达地区,他一年有很可观的收入。但是去年7月,他做了一个让很多人都有点吃惊的决定,作为"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去湖南省偏远山区临武县为当地群众免费提供法律援助。一年来,他以高超的业务素质、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精神风貌,真心为弱势群众排忧解难,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3起,接待法律咨询近1500余人次,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一年来,他用最朴实、最真诚的爱心诠释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赢得了当地干部群  相似文献   
4.
辛亥时期与九一八事变后为黄侃积极问津政治之关键时期,也是其思想政治主张与相应心迹彰显之重要时期,揄扬铺陈排满革命理念与倡言抗日、反对言和妥协为其基本的政治思想主张。黄侃与政治之关系呈一离异——回归之过程,而爱国主义情愫作用的忧患意识正是其积极努力于政治之基本认知前提。  相似文献   
5.
王凯 《同舟共进》2020,(4):49-53
黄侃(1886—1935),字季刚,湖北蕲春人,国学大师,语言文字学家。早年留学日本,拜在章太炎门下,1914年应邀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后辗转在武昌高等师范、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东北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校任教。黄侃治学严谨,他有一句经典名言:五十之前不著书。章太炎曾多次劝他著书立说,但终不为所动。1935年黄侃五十大寿,太炎师亲赠一副对联:“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  相似文献   
6.
柳作林 《各界》2014,(1):76-79
读叶贤恩先生著《黄侃传》、潘重规先生著《黄季刚师与苏曼殊的文字因缘》、司马朝军等著《黄侃年谱》等书,深为国学大师黄侃先生的革命思想和治学精神及个人独特气质所感动,情不自禁,乃作此篇,以窥豹先生传奇人生。  相似文献   
7.
大师传道     
张港 《协商论坛》2008,(11):59-59
陆宗达曾拜国学大师黄侃为师。见过先生,黄侃一个字也没给陆宗达讲,只给他一本没有标点的《说文解字》,说:“点上标点,点完见我。”陆宗达依教而行。 再见老师时,黄侃翻了翻那卷了边的书,说:“再买一本,重新点上。” 第三次见老师时,陆宗达送上点点画画得已经不成样子的《说文解字》。黄侃点点头,说:“再去买一本点上。”  相似文献   
8.
李兴濂 《各界》2011,(10):1-1
黄侃(1886—1935年),字季刚,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师事国学大师章太炎,擅长音韵训诂,兼通文学,历任北京大学、东南大学、武昌高等师范、金陵大学等校教授。  相似文献   
9.
陈茵 《各界》2014,(6):19-19
黄侃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国学大师,先后任教于比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武昌高师、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  相似文献   
10.
电报人生     
电报像个很老的老人,正在慢慢退出舞台,当然,它也有过纵横四海的青壮年。滴滴响上几声,一张电报就分娩出人间的悲欢离合。我没有发过电报,却经常在一些文章中看到电报的事情。比如世界上最短的电报,只有两个标点符号:大作家雨果问出版商书卖得怎么样,他用了一个问号,出版商回了他一个感叹号。比如胡适黄侃这两位学者,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