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37篇
中国政治   71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晋经学绝没有中衰,不仅经学学者众多,经学著作也很丰富。其特点有:从理论形态上看,以古文为主,今古文已进入实质性的融合;从传承方式上看,西晋师学和家学都很发达;从经学的发展过程来看,经学、玄学、佛教合流的局面开始形成。这些特点与学术发展自身的规律、统治者的政策取向以及政治诉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立民 《法学》2016,(4):93-98
中国传统的律学研究方法是中国传统的法学研究方法。这一研究方法曾获得很大成功,以致中国传统的律典不断颁行,持续向前演进。唐律是中国最优秀的传统律典之一,其中的"疏议"是对律文研究的成果,从中可以透视出中国传统的律学研究方法。中国传统的这一研究方法借鉴于传统经学的研究方法。这是一种专门研究儒家经典的研究方法,唐律的立法者借鉴了这一方法并运用在律文的研究之中。中国传统律学研究方法中解释的主要依据有儒家经句、令格式、公理和专业知识等。它们都具有合理性、知识性和权威性,能起到解释依据的作用。中国传统律学研究方法的解释成果可以分为有效解释和无效解释,它们的法律效力也不同。中国传统律学研究方法与现代法学研究方法有所区别,前者主要以训诂和考证为主,后者则十分多样,还形成了证明主义、怀疑主义、概率主义、证伪主义等学派。中国传统律学研究方法至今仍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3)
两汉时期,由于受到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分工和科学技术条件所导致的有限而间接的交往状况影响,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仅是基于对丝绸的迷恋与利益驱动凝结而成的乌托邦意向。全面考察中西方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交往的初始阶段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我们立足当前重新评价和认识中西交往历史,全面实施"一带一路"新开放战略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军 《法人》2013,(7):92-94
"活老虎"还有声威,还有爪牙势力和错综复杂的关系,所以要与之搏斗,没有十分的勇气和独立不惧的品格,恐怕就只能退避三舍睁眼受辱,任其横行咬人的了敢打"死老虎"的人,未必敢打"活老虎"。为什么?因为"死老虎"已成死状,打它没有太多的危险,因而几乎是可  相似文献   
5.
6.
读书     
正《抗日战争的细节2》魏风华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定价:32.00元历史一旦被总结,就会被扭曲;只有翻开历史的细节,才能看到真相!本书犹如历史侦探,为您一一还原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  相似文献   
7.
汉代强大的国力和频繁的对外交流为幻术提供了发展的舞台,幻术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受到了上至帝王贵族下至普通百姓的喜爱。但是,由于国势的衰微、民族观念的不同以及方士术士利用幻术牟取私利,它在一段时间内又被禁毁。  相似文献   
8.
传统经学的一般方法有传、注、疏、笺、考、辨等,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研究的细致化;经今古文之争中求真、求价值两种倾向对当代产生影响,综合借鉴有益于研究;传统儒学的发展以疑辨为动力、借鉴他者为资源,推动创新,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周予同先生有一个说法:"经学的时代结束了,经学史的时代刚刚开始。"虽然说是经学史研究,但周先生及弟子朱维铮先生对于经学基本是否定的态度,这很难说是客观、公允的研究。如果我们今天还是采用这样一种态度,还是周予同、朱维铮的研究方法,可以说是自绝于时代、自绝于学术界,必将走进一条死胡同。姜广辉教授主持的"中国经学思想史"课题研究前后历时十三年,《中国经学思想史》四卷六册终于于2010年出版,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这项研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为经学正名,为  相似文献   
10.
吕蔚 《求索》2010,(9):197-199
先秦是中国散文创作史上的一个高峰,也是儒家思想的形成时期,但散文思想仍处于蕴育阶段,着附于儒家思想。至汉代,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依托的散文思想,主张散文的讽喻功能,并提出了明道、宗经、征圣及实录等创作原则。至此,中国散文理论正式形成,儒家散文经典也成为后代散文之圭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