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0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朱雨晨 《党建文汇》2005,(11):46-46
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历程充满艰难,但最后的通过却顺利得连北京都感到突然,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相似文献   
2.
史海一勺     
《乡音》2012,(2):48-48
乔冠华的外交才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就发表联合公报事宜,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和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唇枪舌剑,会场内的气氛一度异常紧张。一次,为缓和气氛,乔冠华先呷了一口咖啡,然后说:"(基辛格)博士,你出生于德国,我是在德国获得的学位,从这点上讲,我们应该有共同的地方。可是在哲学上,我喜欢黑格尔,你喜欢...  相似文献   
3.
1963年12月13日至1964年3月1日,周恩来总理在陈毅副总理陪同下,访问了亚非欧14国,重点是非洲10国。陪同出访的还有中央调查部部长孔原、外交部副部长黄镇、总理办公室主任童小鹏、外交部部长助理乔冠华等。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一生为党的事业奔波操劳鞠躬尽瘁,生活上却不忘挤时间为革命同志牵线搭桥做“月老”,充分彰显了周恩来与部属之间浓浓的人情味和成人之美的传统美德. “我觉得你俩很般配,若能结为夫妻,对我党事业一定会更有帮助” 周恩来最早撮合成的一对革命伉俪,就是战斗在上海滩的“假夫妻”——熊瑾玎和朱端绶.  相似文献   
5.
正费正清(英文名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生于美国南达科他州胡龙镇,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美国颇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被称为"头号中国通"。费正清对中国一往情深,1932年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他曾五度来华。而抗战时期他在战时首都重庆15个月的工作、生活,以及与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共产党人的交往经历,更成为他长  相似文献   
6.
2012年10月23日上午,我乘车前往首都机场赴德国访问。北京已是深秋时节。天高云淡,日曜风凉,山野间黄叶、红叶、绿叶交织相映,一派金黄色的秋景。车行进在熟悉的道路上,我的心情却与往常不同,似乎有些兴奋。此行我是以孔子学院总部高级顾问的身份,出席德国图宾根大学汉语师范专业启动仪式。图宾根大学校方专门安排在仪式上向我颁发父亲乔冠华的博士学位证书。  相似文献   
7.
《天津政协公报》2011,(7):13-13
<正>1946年暮春,世界各大城市曾行销一份16开的英文刊物《新华周刊》,它是我党创办的第一份外文刊物。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竭力将中国拉向内战深渊,并利用国民党报刊在国内外大造反动舆论。我党为了便于在国际上展开争取和平民主的舆论斗争,于1946年5月17日创办了《新华周刊》。这份对外宣传的刊物是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筹办起来的,主编乔木(即乔冠华),编译关振群、孙  相似文献   
8.
1955年人民解放军授衔时,他戴上了金灿灿的上将军衔,斜佩的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分外耀眼。他是这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52名将军中唯一一个没有领过兵、打过仗的将军。这个有些特殊的"神秘将军",就是长期从事党的情报工作的杰出领导人李克农。毛泽东说,李克农对党是立了大功的。没有他,党的历史从三十年代以后可能要重写……  相似文献   
9.
孟红 《党政论坛》2008,(14):40-41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震惊世界。经过双方最高领导人几天的紧张会谈,访问取得重大成果,中美两国恢复正常关系之路有了良好的开端。那个时候,外交工作班子的任务十分繁重。经双方磋商并同意,以中国外长姬鹏飞和美国国务卿罗杰斯为首的外交班子,商量两国关系的有关重要问题;副外长乔冠华和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研究双方如何发表公报的问题。这个《中美联合公报》(下称《公报》),也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上海公报》。其中,乔冠华扮演了功不可没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禾刀 《南风窗》2013,(21):96-96
在中国以及"中国学"盛行之地,"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这一名字远较他的英文名字更具知名度。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费正清的"中国学"影响非凡,费正清与中国人交往极深。蒋介石为什么会丢掉中国大陆?毛泽东有着什么样的缺憾?为什么"延安访问团"没能扭转美国对中共的政策?中国人口将来是否倍增?邓小平领导的中国变革将会走向何方?中国将如何走向公民社会……在《费正清中国回忆录》中,费正清记录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