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3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49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理论界关于市场经济“三多三少”的争鸣,应当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上去统一认识,具体包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必然性”与进入的“条件性”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资源配置“二重性”的认识,以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自由性”与“盲目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刘波 《法国研究》2006,(1):27-36
“矛盾修辞”将两个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并使它们发生修辞上的联系。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对比,而是使两个本来不可调和的事物所具有的特征相互渗透,相互溶入,通过对两者的综合,用两者的合力营造出一种全新的境界。它不仅在美学方面体现出一种雄健的审美趣味,而且在揭示自然和精神的真相方面表现出一种道德上极端残忍的清醒。作为表现手法,“矛盾修辞”使表现不可表现的内容成为可能;作为思想方法,它把意识活动引向常情常理不能达到的深处;作为创造手段,它开辟了一个充满悖论的统一世界。波德莱尔在其创作中惯常使用“矛盾修辞”。对“矛盾修辞”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廓清波德莱尔倡导的“深层修辞”某些方面的内涵。同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相比,波德莱尔通过“矛盾修辞”体现出来的美学理念无疑是一种深化和升华,它揭示深度的思想情感或思想情感的深度,凸显生活中固有的不可消解的矛盾和悖论,启发一种观照世事和人心的现代视角。  相似文献   
3.
陷害教唆与侦查圈套有着天然的伴生关系,但并非所有的侦查圈套都属于陷害教唆之情形。按我国教唆犯二重性的通说,陷害教唆行为应具有可罚性,但侦查圈套并不都具有可罚性。犯意诱惑型侦查圈套行为虽然有目的的正当性为支撑,但其手段的非正当性亦不能排除其可罚性;纯正的机会提供型侦查圈套因不符合教唆犯本质特征,不应受到刑罚的非难;不纯正的机会提供型侦查圈套应当作为刑法中正当化事由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4.
陷害教唆与侦查圈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陷害教唆与侦查圈套有着天然的伴生关系 ,按我国教唆犯二重性的通说 ,陷害教唆行为应具有可罚性 ,但并非所有类型的侦查圈套都具有可罚性。应根据不同类型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人是一种二重性存在物。人的社会性、精神性、理想性特性表明人具有对生活境界的追求。中西方人文主义者对生活境界的探讨是一种状态的描述。基于人的实践生存方式,从动态的活动的视角理解生活境界,可以认为,创造是提高生活境界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10)
在《社会的构成》一书中,吉登斯提出结构化理论,强调行动者的反思性存在以及人在社会变迁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现代社会,行动者的反思性监控并不总有利于个体主体性地位的提升,反思性的过度发展不但没有使人类得到自由和解放,反而将其带入一个风险社会。在这一过程中,人类成为社会变迁的客体,自我认同倾向于一种"集体认同"。因此,在对行动者与结构化再生产问题的分析上,结构化理论尚有一定局限性,需继续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7.
对马克思所有制思想渊源和生产关系二重性的研究表明,马克思把所有制更多的看成是劳动对它的客观条件的关系,所有制的历史变迁正是生产关系二重性的现实体现。生产关系的二重性决定了重建个人所有制既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又包括消费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是为了否定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对劳动力的剥夺,这是纵向维度上体现在所有制变迁上的生产关系变化规律;消费资料的个人所有则是为了保证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这是从横向维度上评判在特定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下生产关系优劣的标准。重建个人所有制是实现劳动者解放的物质基础,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争议总是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位有关.回应科学的客观性要求,体现人和社会历史独特性的历史性思维,二者的结合促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这二者也正是历史唯物主义创立背后的学术动机.在理论结构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包含一个"前提一理论(纲领)一解释"的架构.呈现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考的表述逻辑.在理论性质上,历史唯物主义则具有科学、哲学的二重性.这一二重性也预示着历史唯物主义未来发展的二重路径.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是被用来解释世界如何运作以及被用来证明一群人追逐他们自己利益的合理性的一系列观念。作为哲学和政治之子的意识形态具有了哲学和政治的双重特性,特别是其因先天地浸染了政治的色彩而往往沦为政治的工具。只有把政治改良成为不再是为一小部分的人谋利益的工具,进而将其改良成为所有的人获取幸福的依靠的时候,意识形态才能超越其狭隘性、虚伪性和欺骗性而还原其独立的品格。  相似文献   
10.
意思表示是行为人将内心意思彰显于外部,并决定民事行为存在与民事行为效力的行为。意思表示具有二重性,一是意思表示的形式性,二是意思表示的实质性。在此基础上探讨意思表示的构造,与相关学说进行比较,可以从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对比中解析意思表示的概念,深化对意思表示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