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洋教对内蒙古的渗透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殖民主义国家接踵侵华,与清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清廷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洋教天主教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到中国自由传教。是年,天主教罗马教皇在内蒙古设立了蒙古教区,各国传教士纷纷在内蒙古各地建立教堂、发展教徒、收集情报等,传教活动逐渐遍及城镇、农村。1883年,罗马教皇将蒙古教区划分为东、中、西南三个教区。东蒙古教区管辖昭乌达、卓索图两盟和热河地区的教务;中蒙古教区管辖乌兰察布盟东部、锡林郭勒盟南部和张家口以北地区的教务;西南蒙古教区管辖归化城、河套地区、乌盟西…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基督教会全面离开中国60年后的今天,宗教再度成为中美关系中的重要因素.目前中美宗教交往已进入"后传教时代",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多样化.中美关系是不断发展的动态关系,即使在一些通常认为是两国关系的"问题"或"结构性分歧"的领域,交流和沟通对促进两国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尹翼婷 《求索》2013,(7):64-66,38
早期新教在华传教运动以男传教士为主力,1 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来华女传教士增加,逐渐超过男传教士,传教运动呈现女性化趋势,女传教士成为近代中国传教运动的主力。究其原因,与西方国家1 9世纪下半叶起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的演变分不开,与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剧变相联系,同时也与女传教士在宣教事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息息相关。这些变化客观上为西方传教士,尤其是女传教士来华传教创造了机会。  相似文献   
4.
17世纪来华天主教传教士白日昇与四川奉教文人徐若翰合译的《圣经·新约》是目前可见最早的汉语《圣经》译本,该译本的存在不仅有力地证明了天主教传教士在18世纪初就有过将《圣经》系统汉译的尝试,而且对18、19世纪及其后更久的基督宗教《圣经》汉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考察中文《圣经》“白徐译本”存世的四种珍贵版本,可以探索白、徐二人翻译中文《圣经》的背景和方法,追溯“白徐译本”福音单列本和福音会编本两类版本的西文源本.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以基督教的传教活动为例,以施传方的传教动机为考察重点,分别在人际、教际以及国际的层面上,对宗教传播活动中行为主体的价值取向和伦理正当性问题进行探讨。文章结论认为,为了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受传方的人权应当优先于施传方的教权,宗教宽容比"宗教自由"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喇嘛教从明朝末年开始在蒙古地区正式流传,是蒙古民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后来蒙古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时至今日,其中不乏有大量需要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下面试就明朝末年“达赖喇嘛”传教和蒙古民族皈依喇嘛教的历史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国际人权公约对宗教自由权的规定具有差异性,部分人权公约规定的宗教自由权不包含传教自由。国际人权公约虽无管制传教自由的专门立法,但其对宗教信仰表示的管制和对言论、集会自由的管制蕴含了对传教自由的管制。欧美也有丰富的传教管制立法,国际人权公约对传教自由权的差异性规定和丰富的传教管制立法表明传教具有可管制性,传教与宗教自由人权不相冲突。  相似文献   
8.
杨英 《学理论》2010,(12):100-101
利玛窦是明末来华的著名传教士。他的走上层路线的传教方法取得了巨大地成功。对利玛窦的这一传教方法进行研究,以此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9.
徐日升是清初宫廷里一位重要的葡萄牙传教士。他对传教事业的忠诚开创了天主教在华传播的新局面;他在中俄谈判中的杰出表现维护了清政府的权益;他超凡的音乐天赋为中国传统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前 ,172 3年清朝政府曾经颁布禁止外国人在华传教和中国人信教的“禁教令” ,在此后 10 0多年间 ,仅有极少数的外国传教士在华秘密传教。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184 4年法国利用《中法黄浦条约》 ,强迫清政府废止“禁教令” ,使得外国的对华传教活动由秘密转为公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法国同时向罗马教廷和清朝政府施压 ,顺利地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保护”各国在华传教利益的特权 (史称“保教权”)。 19世纪末 ,因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法国又不得不放弃它的所胃“保教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