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谢丽君 《法制与社会》2011,(30):143-144
本文从我国现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进步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才出发点,指出了随着网络和移动通信发展所带来的“不可期待的侵扰”在反不正当竞争法没有受到应有的规制,本文为弥补这一空白,对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社会中规制不可期待烦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隐私权刍议     
钟锐华 《广东民政》2009,(10):36-37
国际上对隐私权的一般定义是: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利,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进步的社会是尊重个人独立人格权力的社会,所以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隐私权的保护。隐私权如此重要,但现实中往往容易受到侵犯。  相似文献   
3.
聂军同 《公安研究》2001,(11):79-79
山东省滕州市公安局滨湖派出所所长聂军同志撰文指出,该所推行的警力布置“三三制”,为新形势下如何维护治安稳定提供了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当前,侵犯隐私权的案件时有发生,电话侵扰便是其中之一。电话号码属于私人信息,在隐私权的保护范畴内。电话侵扰主要有三种类型:故意侵扰、过失刊载他人电话号码、过失处置他人电话信息。前两种类型认定为侵权较为容易,第三种类型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话号码告知情形需要考虑权利人的“合理隐私期待”,以便对是否侵权作出判断,而立法规制和宣传教育是预防电话侵扰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网络病毒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使用过电脑的用户对电脑中的病毒都“感受深刻”,几乎所有的电脑都不同程度地遭遇过病毒的侵扰,而且病毒的网络性、传播性、破坏性都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大大增强了。这也说明,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电脑病毒也随之广为传播,反病毒应该成为所有计算机用户都必须认  相似文献   
6.
对秘密搜查与秘密拘捕合法性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公安侦查工作中,秘密搜查和秘密拘捕是两种长期使用、对外严格保密的侦查措施。但是上述两种侦查措施尚未纳入理论研究的范畴,很多法学研究人员甚至并不知道有此类措施的存在。相比公开的搜查与拘捕,秘密搜查与秘密拘捕必然构成对公民权益的更大的侵扰,因此,有进行合法性探讨的必要。一、秘密搜查的合法性问题1978年公安部制定的《刑事侦查工作细则》(下称《细则》)第3条规定,“秘密搜查、密取证据、跟踪监视、使用耳目、技术鉴定等侦查手段,只能用于刑事犯罪分子和犯罪嫌疑分子。”次年公安部在《关于刑事侦查部门分管的刑事案件及其…  相似文献   
7.
佚名 《党建文汇》2006,(7):38-38
在维权过程中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业主们堵塞小区出入通道,甚至堵塞公共交通,对其他业主的通行权利甚至对其公共利益造成侵害。北京汉卓律师事务所杨曙光律师指出,这种维权往往导致在和对手维权时,却造成对其他业主权益损害和正常生活的侵扰。这种维权的结果,使得维权者顾此失彼,甚至可能因小失大。  相似文献   
8.
《民法典》新增的“婚姻家庭受国家保护”原则是对我国《宪法》第49条第1款规定的“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受国家的保护”条款的具体落实。国家应当为保护婚姻家庭提供各项制度性保障,同时保障个人在家庭中的自由和平等。“婚姻家庭受国家保护”原则可以发挥宪法导向性解释与合法性审查的功能,其表达的婚姻家庭共同体主义的价值理念,有助于矫正极端个人主义和过度理性化的弊端。在内部关系上,婚姻自由受国家保护,立法应当尽可能地减少结婚的障碍,遵循结婚障碍谦抑原则;对登记离婚冷静期的适用边界进行目的性限缩。在外部关系上,在第三人侵扰他人婚姻关系时,可以参照适用人格权的保护规范,但是以过错方配偶与第三人具有重大过错为条件。为兼顾婚姻家庭保护与债权人的利益,夫或妻一方负债而其个人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举债方及其配偶的婚后财产均推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负债方配偶可以提起执行异议之诉。  相似文献   
9.
美国法中,土地区划指地方政府运用管理权根据不同功能区决规划土地,旨在调停土地使用冲突,促进城市化进程.其理念来自于普通法“侵扰”中阻止非直接的不法妨碍或损害土地使用的观念.随着美国城市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区划理念逐渐由被动防止损害财产使用的侵扰理念演变为主动调停土地使用矛盾、使社区共享收益、增进公共福祉的价值追求.由于区划机构运用管理权规划城市土地必然妨碍公民的财产权利,但却不支付任何赔偿,自然引发财产权人诉诸法院,质疑区划管理权来源的合法性和区划程序的正当性.而法院裁决区划争议案件的解释和推理,既丰富了区划理论,又检验了区划理念的得失,并努力在保护个人财产与捍卫公共利益之间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10.
面子误国     
龙东 《政府法制》2013,(17):26-27
南北朝时,北方的游牧民族柔然汗国经常侵扰北魏的边境,抢掠人口和财物。太武帝想北伐以消除这个隐患。没想到这个想法刚提出。就遭到了自己非常宠信的权臣刘洁的反对。他说:“柔然没有固定的住所,东迁西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