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11篇
中国共产党   141篇
中国政治   315篇
政治理论   61篇
综合类   1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建瓯县地处闽北山区,近年来,在构建和谐的保障型建瓯过程中,建瓯市注重在增加就业总量的同时提高就业质量;在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同时完善制度体系;在全面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协调平衡各类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在缓解当前突出矛盾的同时研究建立长效机制,使广大人民群众在逐渐形成的劳动保障体系中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一张强大的劳动保障"安全网"为建设和谐的保障型建瓯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薛非 《唯实》2006,(12):59-60
面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应当大力构建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立为重点学科建设服务的新型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5.
2006年是安徽省大力加强公证机构和队伍建设的一年。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抓机构队伍建设,健全组织保障体系。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公证机构设置调整,健全公证工作的组织体系。我们在进行细致认真的调查研究和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我省实际的公证机构设置总体规划和切实可行的调整方案。涉及公证机构调整的12个设区的市司法局按照省厅的要求,都拿出了科学合理的机构调整方案。经过积极努力,安徽省将设区的市城区公证机构设置在同一层级,实现了公证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二是做好公证机构设置调整的后续工作。完善公证机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构建中国的就业保障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提出,依据失业保障自身特点、保障目的、制度演变规律、现实状况和未来挑战等多因素,中国失业保障体系未来发展的目标是建立就业保障体系.从如何保障就业的角度出发,设想未来的就业保障体系由就业预备、就业预告和就业保险三部分组成.就业保障体系的建立需要科学的规划和系统的过程,具体可分为突出就业导向、完善就业制度和整体协调运转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的法律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玉兰 《理论探索》2004,(5):111-112
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法律保障体系是一项紧迫的重要工作 ,它对建设先进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的有关法律法规存在着不够健全、不够完备、滞后、混乱等问题 ,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文化产业立法应当把握人文性、宽容性、系统性和国际性等原则 ,在立法过程中要解决好文化资源的共享、法律制定的超前和民族产业的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5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4年,按照我国对WTO的承诺,今年我国的农业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开放幅度最大的一年,不仅农产品关税大幅度降低,而且在国际市场上针对我国农业设置的绿色壁垒将进一步升级,其手段也将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形势下,尽快在全国全面构建起规范化的绿色农产品保障系统,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对策。  相似文献   
9.
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教学管理体系包括教学管理组织体系、教学管理目标体系、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在进行教学管理过程中,长沙民政职业学院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探索建立起高效能的、灵活运转并能创造性工作的教学管理体系,达到了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加快建立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怀廉 《学习论坛》2005,21(5):67-68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农民工作为一个大的弱势群体,在社会保障和权益维护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建立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十分迫切。目前,建立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只有在全社会建立起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才能释放农民工的最大能量,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