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30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以改革的精神适时合理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模式,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加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迫切要求。此次成都"18条"即突出了此方面内容。《意见》第二方面提出创新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细化为探索区域联合党组织建设、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组织建设和推进村转社区党组织建设3条。本刊记者以邛崃市为例,为您介绍当地创新党组织设置,助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新东方》2017,(1)
品牌形象直接影响到休闲农庄的品牌竞争力,为了了解品牌形象的不同指标对品牌形象的影响程度,推动海口休闲农庄的发展,笔者构建了品牌形象结构模型,通过调查问卷、信度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品牌形象可以美由产品形象、环境形象、社会形象、员工形象组成。其中,员工形象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正张家港市永联村1970年从长江边上围垦建村,曾是沙洲县(现张家港市)最小、最穷的一个村。改革开放后,永联村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牵引,带动城镇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一幅由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构成的"中国农村现代画"。2013年,全村销售收入355亿元,利税18.7亿元,村民人均收入32937元。在发展过程中,永联村坚持经济要发展,精神要文明,两手抓,两手硬,积极投身文明创建,取得了明显成效,已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文明村",还获得了"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永联村的文明创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不管你能做什么,只要跟市场需求挂上钩,就有钱赚。上海一位下岗教师杜晓红就是瞄准了市场的需求,将城市里那些不会自己单独处理生活问题的学生接到自己改造的大农庄进行锻炼,不但解决了家长们的难题,也使自己摆脱了困境,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5.
情系百花庄     
“小陆,端午节快到了,我包了些粽子给你,快趁热尝尝!”潘美珍的大嗓门从办公楼下面传上来。  相似文献   
6.
为实施农业适用技术推广普及计划,河南省虞城县委统战部近日组织党外农业技术专家来到利民镇为当地重点奶牛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他们走遍了镇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奶牛场,对夏季高温季节如何提高奶牛养殖效益与养殖场负责人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则故事: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位农夫,花巨资买下一块土地,但是这块土地贫瘠,种不了任何农作物,而且灌木丛中竟然藏着许多响尾蛇.他非常沮丧.但后来他创新思路,在响尾蛇上做文章,于是开始饲养响尾蛇,生产响尾蛇罐头,将蛇的毒液提取出来作为血清销售.没多久把整个农庄变为响尾蛇村,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参观.这位农夫的实践表明:走出困境必须创新;创新走向成功,创新铸就辉煌.  相似文献   
8.
刘义明 《政策》2002,(7):34-34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逐步推进,云梦县的打工经济、农庄经济和流通经济等三大经济逐步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9.
段远明 《政策》2004,(8):32-34
近年来,黄冈市农村出现了一种新型经济——农庄经济。它是一种以土地承包经营为基础,以规模经营、集约化经营为特征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必将对农村的改革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关注,正确引导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春天迈着轻盈步伐走到浙江人面前,面对过去飞跃的一年,敢作敢为的浙江老百姓并不为自己的钱袋子或新房子感觉满足和自豪,他们似乎在扪心自问:"忙碌中,我还幸福吗?"最近,华埠中学71(2)班同学会在开化县一个山清水秀的农庄举行,阔别33年的40多位高中同学终于重逢,尽管山里劳作辛苦,多数同学头发稀少、花白,但同学们谈论最多话题,依是33年前"散伙"时争辩的幸福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