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政治   1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文静 《台声》2013,(5):77-77
4月26日,由国家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力的山东名人馆“刘国松现代水墨艺术馆”开馆仪式在山东博物馆举行。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纪斌,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远方、副省长季缃绮等出席仪式并参观展馆。  相似文献   
2.
赵辉 《台声》2011,(5):94-97
刘国松先生的初识还是1999年4月,记得那年中国美术馆举办“刘国松、丁绍光、徐希、宋雨桂、石虎”5人联展,借着友人的介绍与刘老师相识,他为人敦厚、真诚、待人和善都给少年的我留下极深的印象。如今十多年过去,我从当年的高中生,到如今工作已好几年。  相似文献   
3.
3月21日,台湾著名画家刘国松创作大赛在中国美术馆揭幕。展览展出刘国松先生自1949年至2011年期间创作的作品160余幅,集中呈现了刘国松先生60年艺术创作历程。刘国松,1932年出生于安徽蚌埠,1949年到台湾。多年来,刘国松一直致力于中国水墨画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的台湾“现代艺术论战”,是中国美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徐复观和刘国松对现代艺术的态度、艺术的本质及艺术创新的方式上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他们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术在绘画中的地位,绘画的功能,庄学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及中国画现代化的路向等方面实有着诸多的精神共鸣,对这两个世代在社会转型期的美学选择和价值取向进行总结和反思,对中国画的现代化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宁宁 《台声》2002,(5):40-41
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上海文化联谊会、中国画研究院、财团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会、财团法人智邦艺术基金会、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宇宙心印———刘国松七十回顾展》已于2月下旬在台北智邦艺术馆拉开帷幕,并将于5月下旬至8月初在北京、上海、广州巡回展出。刘国松先生是台湾著名画家,1932年生于安徽,祖籍山东青州,1949年定居台湾。刘国松在水墨画的理论与创作上有杰出的贡献。中国美术史的近现代部分总会涉及刘国松先生,而论其画风又总是强调“创新”、“改革”。观刘先生之画,第一印象是鲜明…  相似文献   
6.
阎崑 《台声》2011,(4):80-81
3月21日下午,《刘国松创作大展·八十回眸》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全国台联会长梁国扬出席了开幕式并为开幕式剪彩。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1,(5):80-83
刘国松,祖籍山东青州,1932年生于安徽,1949年定居台湾。14岁开始学习传统国画,20岁改习西画。1956年,从台湾师范大学毕业后,随即创立“五月画会”,发起现代艺术运动。  相似文献   
8.
9.
春风拂面的日子里,座落在上海南京西路上的美术馆宾客盈门,这里正在举行台湾著名画家刘国松的七十回顾展。刘国松1932年生于安徽,祖籍是山东青州,1949年定居台湾。1956年,刘国松先生在台湾师范大学毕业后,对发展、创新中华民族的传统国画产生了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创立了“五月画会”,发起了现代艺术运动,被台湾画坛誉为现代水墨画之父。  相似文献   
10.
尚道 《台声》2007,(3):86-89
他是一个创造性极强的艺术家,以无畏的精神进行一种否定以往一切的创作之中,从而开拓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视域,为当代中国画创作提供了一个空旷的原野。他站在自己所营造的“先求异,再求好”的观念基础上开始与传统拼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