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54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2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欧金林 《湘潮》2005,(2):53-54
北伐战争,是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时,组织国民革命军于1926年至1927年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进行的革命战争。在观赏一些反映这场战争的历史电影资料片时,人们常能听到这样一首高亢雄浑的歌曲:"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相似文献   
2.
90年前的2月上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京汉铁路工人举行了以罢工为主要形式的反抗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革命斗争。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中国工运高潮的“最后一个怒涛”,它谱写了中国工运史上一页激昂悲壮、荡气回肠的篇章。由于这一罢丁斗争以1923年2月7日为顶点,故史称“二七”罢工,亦称“二七”运动。90年后,在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正确评价“二七”运动,对我们弘扬“二七”精神,坚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有重要意义。本文仅从三个方面对论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刘秉荣 《政府法制》2012,(32):38-39
段祺瑞自认是菩萨转世 北洋军阀中皖系首领段祺瑞,其祖父段佩,以办团练屠杀捻军起家,官至淮军统领。父早死,段自幼于姥姥家长大。  相似文献   
4.
行走泰宁     
童杨 《福建乡土》2012,(4):29-30
行走是一种荣耀,泰宁担当得起这份荣耀,也应该享有这份荣耀。 清代把不设专官的机构或非专任的官职称为行走,如御前大臣上行走、军机大臣上行走、南书房行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之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把额外派遣的官职称为行走,如参事上行走、秘书上行走之类。说起来,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种无尚的荣耀。  相似文献   
5.
张宏武  梁转琴 《前沿》2012,(14):173-175
“民国四公子”是近百年来流传于坊间的一组豪门后裔,其说法在北洋军阀时期出现.“四公子”的产生是反对曹锟而结盟的果实.“四公子”指四名当时大名鼎鼎的政军显贵的后代:张学良、孙科、卢筱嘉、张孝若.“民国四公子”不含前清宗亲红豆馆主溥侗,“民国四公子”将袁寒云、张伯驹列入纯系民间误读.  相似文献   
6.
1926年的中国,北洋军阀爆发战争,产生新的分化组合局势,冯玉祥脱离军阀行列倾向革命,打乱了北方军阀割据的政治格局。大约就在这段时间,处于早熟的16岁青春萌动期的蒋经国,发生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罗曼史。他和冯玉祥的大女儿15岁的冯弗能坠入情网。  相似文献   
7.
徐文钦 《学习导报》2012,(12):26-26
1914年,6岁的陶铸随全家迁居武汉就读于私塾。后在父亲陶铁铮创办并自任校长的潘家埠镇文昌阁小学就读。少年陶铸天资聪颖,接受力强,记忆过人,善独立思考,深得老师喜爱。陶铁铮因反对北洋军阀被杀害。母亲董唐姑留下血衣要儿女长大为父报仇。当时,陶铸只有10岁。家庭生计虽然十分艰难,但母亲千方百计让他去上学。次年春,在办新学的乡村进步教师申喧的关怀下,免除学费、膳食费,让陶铸去清水塘申氏小学读书。有一点空闲,陶铸就孜孜不倦地读书。他把父亲的书读完了,又找亲友、师长借。  相似文献   
8.
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在国共两党的合作下。国民革命军于1926年7月进行了北伐。北伐军采取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正确战略方针,加上各界民众的支持,一路高歌猛进。1926年9月,北伐军兵临武昌城下。武昌是军阀吴佩孚的老巢和发迹地.武昌丢失.则吴部必将陷入覆亡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何虎生 《廉政瞭望》2011,(18):60-60
“六不总理”,清廉如水 段祺瑞与北洋军阀的其他巨头相比,不爱敛财,更不用人唯亲。因此他在当时赢得了“六不总理”的美名。即不贪污肥己,不卖官鬻爵,不抽大烟,不酗酒。不嫖蝎,不赌钱。  相似文献   
10.
彭秀良 《乡音》2014,(5):37-39
王士珍.北洋军阀。字聘卿,河北省正定县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随袁士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与冯国璋、段祺瑞同为北洋军骨干,并称“北洋三杰”。后历任统制、提督、陆军部大臣等职。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凯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坐办和陆军总长。1917年一度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1928年在北京任治安维持会会长。2013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彭秀良著《王士珍传》一书,书中反映了王士珍丰富多彩的一生,读来饶有趣味。本刊选发几个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