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辛建华 《前沿》2006,(7):224-226
中国古代应用文近年来虽已被文论家们所重视、研究,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对应用文的原始形态的探寻,则很少有人涉足。本文以神话传说和后人记载为主要依据,阐述了应用文的三种原始形态:口头应用文、实物应用文、图画记事应用文,并对三种原始形态应用文产生的必然性进行了探寻,阐述了产生这种必然性的历史原因、真正价值及其重要意义,同时也让读者认识到原始形态应用文和现代应用文之间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
唐新 《今日民族》2007,(1):8-15
2005年8月,温家宝总理对新华社记者撰写的《云南镇沅苦聪人生活依然贫困》一文作出重要批示:“要贯彻对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采取切实有力措施使苦聪人早日摆脱贫困。”一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国家有关部门和云南省、思茅市、镇沅县认真贯彻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力的措施,社会各界也纷纷献出爱心,帮扶镇沅县苦聪人迈出了脱贫发展的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3.
《今日民族》2013,(9):11-11
《狂欢佤部落》汇集了佤族神话传说、祭祀、民风民俗等内容,再现了佤族从原始社会中走来,在佤山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集中展现出佤族文化神秘、古朴、自然,阿佤歌舞粗犷豪迈、阿佤人热情奔放的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为古老的佤族文化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犯罪学是我国犯罪学理论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犯罪现象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固有的矛盾 ,因此它是不可能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被根除的  相似文献   
5.
黄帝,是中国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中最具有民族性、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位人物。传说他是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位部落首领,生于黄土高原,长于姬水之旁,曾居轩辕之丘,因此取名轩辕。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相似文献   
6.
张娓军 《新湘评论》2010,(11):63-63
恩格斯在此从道德的历史与逻辑的发展上批判了超历史、超阶级的永恒道德论,深刻论述了道德的历史性和阶级性。恩格斯认为道德并非像杜林所说的那样,它不是从来就有、永恒不变的,道德产生于原始社会,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各阶级都形成了自己的道德,凌驾于一切民族和时代之上的永恒不变的道德是没有的,且“善恶观念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变更得这样厉害,以致它们常常是互相矛盾的”。  相似文献   
7.
70多年前,基诺族群众还处于原始社会形态,人们刻木记事,过着刀耕火种的贫困生活。1979年6月,基诺族被确认为单一民族,成为被国家认定的第56个民族,生活翻开了新篇章。从鲜为人知到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员,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帮扶下,基诺族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2019年,基诺族宣布整族脱贫,正奋进在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新征程中。  相似文献   
8.
纪元前23世纪。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一次庄严而神奇的审判将要在帝尧的都城唐(今山西临汾)的“明堂”里进行。当时的中国正是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时代。而“明堂”正是各部落酋长和大众的开会议事场所。早晨,乐官夔一声令下,一个身材魁梧、虎背熊腰的乐工便擂响了夔鼓。这是紧急集会的信号。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本位观念,完整的价值本位观念应由主体和客体两个核心概念来构成。人类的价值思考早于人类的哲学思考,原始先民从价值主体来看,崇尚家族本位;从客体来看,崇尚人的自然力。“家族—自然力”本位的生成就是人本位价值观念的萌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契约资料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使用契约的历史很长,如从原始社会末年开始使用萌芽状态的契约算起,至民国时期止,已有4000多年了。其间曾使用过的契约总数,大约接近于一个天文数字。可是契约毕竟不是世代必读的教科书,而是一种时效性极强的法律文书。一旦时过境迁,时效失掉,人们就不再注意对它的保存。又契约都是用易燃易毁的材料制作的。两汉以前用竹简木牍,魏晋以后用纸。这样的契约每每遇社会动荡、人口迁徙、或水火、兵燹之灾时,最易被损坏。尤其是在本世纪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初期,我国为完成民主革命,曾在全国范围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土地改革”运动,作为与旧的土地制度或高利贷等相等联系的契约,几乎都被作为“罪恶”的文书而付之一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