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8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履职新一届     
位于台江路旁的台江区机关大楼一层挤满了人,熟悉的在相互打着招呼,不熟悉的人看到对方手中提的文件袋,也会会心地点一点头。他们是福州市台江区第八届政协的委员们,而当天下午,是新一届政协一次会议的第一次小组讨论。当记者来到19楼会议室的时候,委员们已经就座了,这里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无党派委员分组讨论的地方。或许是新一届政协伊始,一些新委员还没有适应,讨论的开始便出现了冷场,好在老委员有经验,几个召12月13日,  相似文献   
2.
《贵州政报》2013,(6):18+54
黔府函[2013]56号黔东南自治州人民政府:你州《关于恳请批复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的请示》(黔东南府呈[2013]10号)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确定的开发区规划范围、定位、规模、布局、发展方向和各项专业规划。(一)规划范围。东至革一新寨,西至革一后哨、台盘羊岗拖,南至台盘打鼓洞,北达清水江南岸,规划面积43.87平方公里。首期开发面积9.93平方公里,其中北部建设用地7.22平方公里,南部建设用地2.71  相似文献   
3.
罗连祥 《世纪桥》2014,(10):46-47
台江苗族节日文化是当地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台江苗族人民生活样态的表达方式。台江苗族节日文化作为当地苗族社会的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式,它必将随着苗族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台江苗族社会的发展进步,台江苗族节日文化发生了剧烈变化,这种变迁既彰显了苗族节日文化特有的经济功能,同时也体现了苗族文化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因此,考察台江苗族节日文化的变迁,对我们全面了解苗族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闽江流域木材贸易源远流长,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福州台江作为当时闽江流域木材贸易最重要的集散中心和外销口岸,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闽江流域木材几乎均依循闽江干支流荟集到福州台江地区,再以福州台江为起点,分运外地或出口。正是得益于福州台江境内商业市场网络的连接沟通,闽江流域木材才源源不断输往全国及海外。  相似文献   
5.
北京、上海、江西等地频频涌现出民营医院闯荡市场的成功典范,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医院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和冲击。正当人们为医疗市场改革这一新生事物投以关注和疑问的眼光时,得沿海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福建省会福州又爆“猛料”:  相似文献   
6.
在爬梳相关研究成果和挖掘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实证调研获悉贵州台江县苗族服饰文化的发展现况。剖析其传承困境和动因,从而揭示本质问题在于发展当地经济和保护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矛盾,无法实现双赢互利。因此,以台湾宜兰县白米木屐村的典型案例作为参鉴,寻找突破口并提出在新的社会形态下适应台江苗族服饰文化生存和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福州市台江支行始终坚持一手抓业务拓展,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实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管理模式,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2002年,台江支行对公存款余额达36673万元,储蓄存款余额达178794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22813万元.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加1144.77万元,个人房地产开发贷款8424.51万元。  相似文献   
8.
今年初发生的一件事令我难忘: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正是家家户户在为过年而忙碌的时候,此时福州的街头巷尾已经被浓浓的春意包裹起来了。可就在这天,我收到一封从市政协转寄的群众来信,写信的是一个姓林的台江市民,在信中,这位市民悲伤地告诉我他的家人都已相继离他而去,现在的他是一个孤寡老人,生活困难,晚景凄凉,希望我这个政协委员能帮他解决一些问题。我当即与他电话联系,才得知他是在电视上看了我的专访后,记下我的名字就将信直接寄到政协来了。我与这位老人素不相识,但他能够给我写信,说明他对政协寄予了无限希望,而作为政协委员,所肩负的就是为民解忧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10.
从狭义上看,台江苗族共有9个支系,各支系文化在具有同一性的同时,也有相异性和交叉性.之所以存在相异性其原因在于各支系历史不尽相同和支系间婚姻的限制.支系也因迁徙而导致文化的转用.在诸多传统文化因素中,语言和服饰是区别支系最首要的两项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