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秀宏 《党课》2013,(22):121-122
启功,一个睿智勤勉的大书法家,一个年少多磨的末代皇族,一个和蔼宽容的慈祥老人,一个拥有众多粉丝的文博大家。  相似文献   
2.
启功先生100周年诞辰之际,读了崔琦先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一文,心潮涌动。我曾经见过启功先生的名片,出奇的简单: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启功。尽管先生各种社会兼职、头衔数不胜数,但他从未放在心上,唯独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先生看得极重。启功先生是书画大师、著名文物鉴赏家。他  相似文献   
3.
启功,字元白,也作元伯,生于1912年7月26日,满族人,属正蓝旗。启功先生出身天潢贵胄,是雍正皇帝第九代孙。雍正的四子弘历继承了皇位,即乾隆皇帝。雍正的第五子,即弘历的异母兄弟弘昼,被册封为和亲王。启功先生就是和亲王的后代。启功先生自认从小淘气,老来亦不脱老顽童的天真;然而,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他却毫不含糊.  相似文献   
4.
李兆志  王雪梅 《春秋》2012,(4):17-21
1980年8月,我因向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求援黄鼠狼尾来到北京。我们"掖县苗家公社毛笔刷子厂"是一家社办企业,当时我担任供销科长,厂子生产需要的原料没有纳入国家计划供应,我们只好背着花生米,提着芝麻油等土特产品,找亲戚、求老乡,四处求援计划外指标。用当时流行的话说:社办企业是属小鸡的,要自己刨食吃。到北京后,几经周折,在亲...  相似文献   
5.
就这样,潇潇洒洒,无牵无挂,做完了自己该做的事情,一袭白衣,清风道骨,飘然而去。从此,世间再无"徐半尺",而曾经代表着中国书画鉴定三大流派的顶级权威,启功、谢稚柳、徐邦达,如今皆归道山,一个时代就这样过去了。  相似文献   
6.
小澎 《人事天地》2008,(1):30-31
启功,字元白,1912年生,满族。启功是当代著名的书画家,并有诗、书、画“三绝”的美誉。谦逊的启功曾说,自己首先是一个教师,然后勉强算是一个画家,书法只是他的业余爱好而已。他曾用出售字画所得200余万元,设立了励耘奖学金,用以奖励青年教师和贫寒学子。2005年6月30日,启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相似文献   
7.
启功的善良     
严方正 《政府法制》2012,(26):48-48
文史学家启功是在2005年去世的,他的身后,除了留下一批宝贵的研究成果和书法作品,还有若干耐人咀嚼的故事。北京潘家园有不少冒充启功作品的伪作。 一天,几位友人撺掇着启功来到潘家园,见到了那些伪作。启功的第一反应是惊愕,继而笑了起来。他想起了自己幼时曾经羡慕清代前辈被人模仿的殊荣。他眼前见到的情景,竞是他想都不敢想的。有人打趣地问他感觉如何,启功笑答,写得比我好。他不打算“打假”,他讲:“这些假字都是穷困之人因生活所迫,寻到的一种谋生手段,我一打假。也把他们的饭碗打碎啦!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相似文献   
8.
《政协天地》创刊后已出了50期、历经四年多时间了。读这份刊物,总的感觉是一年比一年办得活、办得好。好在舆论导向正确,好在政协特色鲜明,好在贴近  相似文献   
9.
灵魂的对话     
阳春三月,我走进启功先生那著名的“坚净居”。从侯刚先生《启功》一书中得知,启功先生有一方砚,上有铭文:“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先生取拳石之坚、勺水之净,将自己的书房取名“坚净居”。“坚”应为先生做人的风骨,而“净”则为先生一生的道德修为。看先生虽然九旬有二,却有如孩童般纯净的气质,如勺水之净;而言谈语吐间自然流露的鲜明的是非标准,如拳石之坚。当古希腊哲人泰勒斯认定水是世界的本原时,意味着“一切是一”。如果本原意味着“一切是一”,那么这水原本应该是净的。尼采称赞泰勒斯这一命题具有“诗样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10.
在诸多介绍启功先生生平的文章中,都曾提及启功先生从来不承认自己姓“爱新觉罗”。曾有人给他写信,在信封上写“爱新觉罗·启功收”,却被标明“查无此人,请退回”。由此,便联想起《启功韵语》书中最末一页的诗二首。这两首诗的内容是与此有关。全诗如下: 族人作书画,犹以姓氏相矜,征书同展,拈此辞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