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1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0 毫秒
1.
《天津律师》2006,(4):46-48
您在塘沽区人大十四届四次会期间提出的《关于设立塘沽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或委员会)的议案》已收悉,感谢您和各位代表对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对您的提案建议,我们组织服务办工作人员进行了认真学习,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现代服务业的理解,为我区通过有效手段和途径创造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机会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天津律师》2006,(4):48-48
首先感谢您对公安工作的关注。 您关于“规范管理外来人口,公开外来人口信息“的提案.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相似文献   
3.
4.
年初,钟南山院士被问及对政府部门建议办理的满意度时表示,"多数是‘不太满意’;少数是‘不满意’;‘满意’不是非常少,就没有。"钟南山进一步解释,之所以"不太满意",源于政府部门经常是原则性答复,不具体,甚至空洞。"基本上就是提出几条原则,‘收到了’、‘我们认真地研究’、‘原则上是怎么看的’、‘最后非常感谢你的关心’,就完了。给我总的感觉是,这样的答复,看了一遍以后就不想看了"。  相似文献   
5.
论英美法上的“好撒马利亚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撒马利亚人"这一称谓源自圣经,在英美法上被用于指称无义务而帮助处于危难者的人。对于救助他人,普通法传统的规则是,在缺乏特殊的情景或特殊的关系时,人们不负有救助他人免遭危险的积极义务,仅在部分地区存在规定了一般救助义务的刑事立法,但实际上并无太大效果。英美法存在着"禁止好管闲事"的原则,好撒马利亚人原则上不享有报酬请求权或费用偿还请求权,但在急需的情形下例外,作为救助人的好撒马利亚人可以基于回复法享有费用偿还请求权,若其是职业人士,还享有报酬请求权,这些请求权不以救助成功为前提。不过有学者认为,应通过社会保障或公共基金机制来鼓励救助生命。若好撒马利亚人遭受损害,还可以基于侵权法向因过错肇致危险者请求赔偿,不受"可预见性"规则的限制。在其因救助给被救助者造成损害时,还享有好撒玛利亚人法赋予的豁免权。英美法在激励政策上,多求助于回复法和侵权法等多种分散制度来解决救助者的求偿问题,呈现碎片化的样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司法机关对赃款赃物的追缴行为的正当性、合理性,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强烈关注和广泛争议,本文将通过一个普通的案例分析赃款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合理性。在本文中,本文认为将赃款赃物分开对待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将其二者混为一团来讨论起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只会引起更多的争议,任何问题都是分步骤解决的,本文即先从赃款是否能够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来讨论,至于赃物是否可以留作日后再作讨论。  相似文献   
7.
释迦牟尼临去逝时,僧人们向他请教:您老人家去逝后,如果在僧团里出现特别糟糕的人与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释迦牟尼说:默摈之。默,是沉默;摈,是排除、遗弃。默摈,就是不理睬,不解释,不辩论。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中国女性》的编辑们:你们好!我能够与《中国女性》相识很偶然,也很开心、幸福。上学时特爱看书、杂志,离校后就很少接触书了。现如今,结婚生子,照看生意,整天忙得团团转,更是与书无缘了。生活的压力,让我渐感心身疲劳。前几天,去买菜时,偶遇书摊,一眼望到《中国女性》顿感亲切,尽管是1、2月份的,但我还是将  相似文献   
9.
冯军委员,将自己的多份提案晒出,不到一小时,网友的建议和跟帖便如潮而至;著名学者葛剑雄开诚布公地表示,只要有时间,对提问来者不拒,不出几分钟,记者的提问就得到了及时回复……因为有微博,年年召开的两会,今年有了  相似文献   
10.
黄国富 《学理论》2012,(8):85-86
宪法第41条明确赋予公民有检举权,包括举报权。这是一项民主权利,但是理论界对举报回复性质的认定有分歧,即是属于行政事实行为,还是具体行政行为。对行政事实和行政行为的分析,可知应该对举报回复行为分类分项,但应该在最大范围将其认定为具体行政行为,从而举报人对举报答复不服的,可以进行行政法意义上的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