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共犯的特殊性决定了共犯因果性的判断不能完全适用有关正犯因果关系的理论.帮助犯的因果性系帮助犯客观归责的基础与前提,帮助犯因果关系的构建应当以共犯的处罚根据为基础;其因果性的判断应以实行行为促进说为原则,以正犯结果引起说为补充.  相似文献   
2.
帮助犯的因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的共犯处罚根据学说的立场出发,对帮助犯的因果性问题会有不同认识。但是,站在修正引起说的立场上,可以得出要求共犯行为也必须与通过正犯行为引起的法益侵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结论。在具体判断共犯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时,要特别注意存在心理的因果性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贺建芹 《求索》2010,(6):116-118
拉图尔早期致力于拓展强纲领及其因果性信条,认为社会因素与科学知识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科学事实完全由社会建构而来;为了摆脱社会建构论的困境,拉图尔摒弃了科学知识形成的因果性观念,转向科学社会研究的新范式,在这种新范式中,自然或社会不再作为科学知识形成的原因,而是作为科学活动过程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立帮助行为由起因要件、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构成.确立中立帮助行为过当可罚性观念,须清除"赋予阻止犯罪义务"和"泛自由论"的理论障碍.中立帮助行为过当是主观过当与客观过当的结合体,而主观过当与客观过当分别体现为中立帮助行为过当与关联犯罪的"心理因果性"与"物理因果性".中立帮助行为过当的刑事责任类型包括"正犯化"和"共犯化",而"共犯化"又包括帮助犯化即从犯化,甚至正犯化和主犯化.由于有着"正当性基因",故对中立帮助行为过当应实行"紧缩的刑事政策",即将中立帮助行为过当的刑事处罚限定在关联犯罪侵犯国家安全、国防利益、军事职责、公共安全和暴力侵犯公民人身法益的场合.  相似文献   
5.
6.
张巍 《理论月刊》2010,(1):54-56
因果性问题历来都是英美分析哲学中最为基础和最为核心的论题之一,近些年来随着心理学和心灵哲学的迅速发展,心理因果性也成为了英美分析哲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以心理学为切入点,分析了该领域中的因果性问题。全文主要通过论述心灵哲学中物理主义框架下的随附性论题以及还原论问题,对心理因果性问题进行解答。进而分析了意向性与因果性的联系,并以之为基础阐述了在物理学之外的专门科学,尤其是社会科学中因果性概念的本体论地位。  相似文献   
7.
历史哲学的两大思潮———历史决定论和历史进化论分别因非自洽性和违背历史事实而成为过眼烟云。历史与历史学具有截然不同的因果性。历史总是由时间顺序在后的大数量级的事件把以前的互不相干的事件联系起来 ,这是一种反向因果性。历史学则按认识论原则和物理时间排序确定因果性。因此 ,历史学在本质上与历史分道扬镳。历史学的多元化是打破历史统治的有效方法。当前 ,以物质为动力的史学、以精神为动力的史学和以社会结构特征为动力的史学皆非终极真理。历史和史学文本之间的张力将引起史学的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8.
对休谟关于因果性的观点进行了一些解释和说明,如因果性的必要条件有哪些,事物间的恒常联系等。并根据他的观点,提出了我自己的一些思考:对因果接续关系的质疑;对判断因果联系是否只能通过经验的讨论;以及对恒常联系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9.
张广生 《新东方》2005,(3):19-22
战略的选择不仅需要因果性的思维,同时需要世界观的前提。今天人们谈论国际格局和未来世界秩序的前景时,越来越把自己的目光集中于中国。在承认其不可逆转的崛起态势的同时,人们更关注的是中国未来的战略选择:中国的崛起带来的将会是和平还是暴力?中国未来的战略选择当然不能脱离中国自身所处的客观战略环境,但人们同时也关心一个有悠久文明传统的大国到底会有何种独特的战略思维和战略意志,这样的战略意志和思维必然既来自其悠久的思维传统,又来自这个国家的文明对西方世界冲击的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已经成为了当代技术进步的标志之一,并正在引领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的变革,故用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的观点对大数据进行探索很有必要。大数据是人类实践与认识不断发展的结果,其本质是人的实践的产物,是一种主观认识与客观世界的辩证统一,在评价大数据对人类的巨大价值时,须注重其两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