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垃圾围城",是当今城市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道坎。据报道,全国现有2/3的大中城市正遭遇"垃圾围城"之困,1/4的城市已无处可堆垃圾。为了破解"垃圾围城"之困,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展开了持续有力的监督。杭州主城区日产垃圾2000余吨,并始终保持高位增长态势,2010年主城区垃圾增长率达10.2%;杭州59%的垃圾仍使用填埋方式处置,每6年的垃圾就能填满一个西湖;作为杭州最主要的垃圾填埋场,天子岭的使用寿命仅剩8年,一旦其丧失填埋功能,  相似文献   
2.
禄永鹏 《学理论》2012,(8):142-143
文学作为一种话语蕴藉,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历来人们对《围城》的多种认识,正是体现了《围城》主题意蕴的多重性,笔者认为《围城》在对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众生相的揭露及其精神病态的分析中,站在哲学的高度对宇宙人生进行了更高一级的认知和思考,揭示了人类生存的围城状态。  相似文献   
3.
叶介甫 《民主》2015,(2):47-48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钱钟书在《围城》里对婚姻曾做这样的比喻,而他自己的婚姻却是个例外:钱钟书与杨绛,两位大师的携手相伴或许才是对婚姻的最好注脚。钱钟书,生于1910年,江苏无锡人,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杨绛,生于1911年,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到清华大学研究院攻读外国文学。1929年,清华大学外语系招生时爆出一条新闻,一位数学只考了15分、本应被  相似文献   
4.
提到钱钟书,人们都知道他的直率、狂傲,其实他性格中还有很重要的另一面,那就是谦虚、谨慎。钱钟书从不以自己的博学才华而固步自封,他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格,尤其在学问上。他的《谈艺录》《管锥编》《围城》等巨著,可谓尽善尽美了,但他并不满意,并不引以自豪自傲。他说他对《谈艺录》"壮悔滋深",对《围城》"不很满意",对《宋诗选注》"实在很不满意,想付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夏志清曾在一次访谈中谈及生死的问题:"人是没有梦的,死掉了就死掉了。靠着我的书,我还可以多活几年。"如今,这位曾以独到眼光发掘出张爱玲、张天翼、钱钟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并最早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引进西方高等学府的老人,以92岁的耄耋之龄辞世。正如他所言,他的思想在作品中声光永存。《围城》是最有趣的小说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王德威曾说  相似文献   
6.
正一、垃圾焚烧不是唯一选择,却是当今主流技术垃圾焚烧不是垃圾处理方式中的唯一选择,但在土地资源稀缺的大城市,焚烧可以节约90%的土地,对环境的污染也远低于填埋处理。垃圾焚烧已是当今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垃圾处理的主流技术。在日本,72%以上都  相似文献   
7.
江迅 《新民周刊》2012,(40):56-59
独家专访香港特首梁振英维护好香港利益,就是在为国家做贡献。梁振英新政百日。"百日维新"遭遇"百日围城"。10月8日,是梁振英上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100天。在这"黄金百日",梁振英政府团队依"行之正道,稳中求变"政纲理念,宣布五大政策措施和推出七项民生工程。针对政府施政,香港一股极端势力在推动民主过程中,绑架"民主",...  相似文献   
8.
正解决垃圾围城问题已经刻不容缓。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决定》把"治废"和"治水"、"治气"一起,作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主要任务之一,明确要求"进一步提高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以及收、运、储网络和设施建设与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和焚烧处理,推进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力争三年内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实现全覆盖。要实现这个关系到全省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目标,迫切需要实施覆盖垃圾处置全过程的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33)
当前,对钱钟书的作品《围城》的研究,大部分都局限于修辞手段的分析,语用性介入较少。鉴于语用隐含高度依赖于语境并涉及说话者和受话者,因此具有很强隐蔽性和模糊,本文将通过语境、预设、会话含义、言语行为等隐含手段来分析《围城》某些片段的隐含,旨在为文学批评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福建党史月刊》2014,(11):33-33
正钱钟书身体多病,但是,他从不忌言生死,总是乐观面对。杨绛先生说,他是个乐观的人,对生死自然规律看得很明白。大年三十,人家打电话来拜年,他会突然冒出一句:"老啦,要死啦。"他不喜过生日,说:"祝寿祝寿,我看是促寿。""‘祝寿’可以‘促寿’,‘延年’能使‘厌年’,此又物极必反之理也。"你安慰他病会痊愈,他答道:"长寿乃《西游记》车迟国和尚所谓‘长受罪’耳。乃蒙善颂善祷,‘美意延年’,愚夫妇无以报称,唯有祝体健笔健,健饭健步,‘老子犹龙’,不负斯语。阿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