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51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137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2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今年2月8日,在凄楚的冷雨、凛冽的寒风中,笔者在白石派出所王所长的陪同下,到忠县白石镇巴营村一组见到了8岁孤儿吴追。他穿着一身干净的羽绒衣服、一双崭新的保暖皮鞋,脸色红润、带着童真的微笑,正坐在饭桌边,与收养他的方建琼大妈的两个孙子一起伏案做着寒假作业。  相似文献   
3.
唐大柏 《湘潮》2005,(12):F0003-F0003
1964年6月13日,我去长沙市育幼院拍摄一组“两个社会两种童年”的对比照片,照片的内容是:在长沙市育幼院里,收容了一批失去了父母的孤儿,在党的关怀和细心扶养下,这些孤儿生活得很幸福,正在健康地成长。但到育幼院一看,我就感到这里的孩子与其他幼儿固的孩子大不一样,因为他们是被父母遗弃的孤儿,很不愿意和我接近,更不愿意拍照片,拍摄难度很大。于是,我设法和他们接近,同他们一起玩,建立感情,让他们知道我是很喜欢他们很爱他们的。当日上午我没有拿出相机,专门陪孩子玩,慢慢地他们不再躲避我了,同我亲近起来,要我给他…  相似文献   
4.
郑美娜 《学理论》2012,(18):122-123
首先介绍了儿童主人公奥利弗特维斯特是狄更斯笔下善良的化身,他拥有许多难能可贵的性格特征。再次,充分暴露了费金和塞克斯的罪恶形象。最后,分析了性格复杂的南茜,陷入了良心的发现和对爱人忠诚的两难境地。但她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奥利佛尔是小说中最崇高的善行之一。解决了奥利弗难能可贵的性格特征,南茜如何实现善行,及费金与塞克斯的凶恶本性的表现。通过对雾都孤儿人物的分析最后得出:狄更斯相信大部分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有时会被糟糕的外部环境所扭曲。  相似文献   
5.
戢晓亮  王思源 《人权》2012,(5):12-17
2012年7月26日,《人权》杂志社的领导、编辑、记者按照国务院新闻办领导的安排,根据落实《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促进国家人权事业发展的精神,专程从北京来到位于长春市的吉林省孤儿学校,看望在这里生活、学习、成长的一千多名孤儿。  相似文献   
6.
郭红敏  卫红春 《侨园》2012,(12):14-15
今年67岁的陈梅月幼年丧父,从小一直生活在河南。陈梅月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她集国民党元老之后、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慈善家、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画家和社会活动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她是国民党元老陈果夫惟一的外孙女;她15岁唱红津门,成为一代名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夸赞;她一生收养了23名孤儿,培养出7位博士;她是中华纸塑脸谱第一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她是河南省华侨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和世界陈氏联谊总会会长,力促祖国的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7.
在对美国人领养俄罗斯孤儿实施严格限制后,俄罗斯政府开始鼓励国内家庭领养孤儿,领养5个以上孤儿的莫斯科家庭将获得政府提供的住房。据俄塔社8月1日报道,该日起,莫斯科市政府开始试行"领养孤儿得住房"计划,将为领养5个或5个以上孤儿的莫斯科家庭提供住房,10年后住房将归领养人所有。  相似文献   
8.
姜超  刘慧敏 《新长征》2012,(7):38-40
“你们知道吗?咱们的万校长当选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了!”这一消息在省孤儿学校师生中不胫而走。这不仅仅是万宇个人的喜事,更是学校的荣耀。2006年2月,时任江源县副县长的万宇,由于工作需要,离开了热爱的家,  相似文献   
9.
50位孤儿融入了一个爱心大家庭,每人都有一个“爱心妈妈”。他们找回了失去的母爱,拥有了温暖的家,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唐果 《法国研究》2014,(3):57-61
在古典悲剧研究中,戏剧效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因素。基于所有的戏剧文本都是建立在观众的视觉感官上,光影交织的"戏剧效果"则是实现剧本到舞台转化的有效元素。此研究通过对中国古典悲剧《赵氏孤儿》(十三世纪,纪君祥著)和法国古典悲剧《中国孤儿》(十八世纪,伏尔泰著)中暴力场景的对比学习,展现"暴力"所带来的艺术效果,从而总结出中法古典悲剧中不同的美学观念.换而言之,此研究意在阐明中法古典悲剧中不同的礼仪规则,各自暴力的表现方式,以及观众在观剧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