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54篇
中国共产党   63篇
中国政治   86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1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的契约制度在宋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发展,无论在契约适用领域的普遍化还是契约形式的种类化上,都较前代有了较大的发展。在不动产买卖、典卖、租佃、租赁、典当、抵押,以及借贷、雇佣、合伙等各个领域都普遍采取契约制,而契约形式多种多样。为了保证契税的征收,提高契约的法律效力,一般除要求当事人如卖主、债务人、佃户要签押外,中人、保人也要附署之,并负有连带责任,以明确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同时还强制规定采用官印契纸,以减少民间因草契发生的纠纷。凡是依法成立的契约,均具有法律强制力,受到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2.
杨红林 《小康》2006,(11):100-101
有权势的父辈不足以依赖,惟有靠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留钱财给子孙,不如留下智慧与德行。“衙内”是我国古代对官宦子弟的一种称呼,它在大多情况下带有贬义色彩。因为在古代封建社会中,许多官员对子女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教育,导致他们凭借父辈的权势为非作歹(如《水浒传》中的高  相似文献   
3.
秦至清中国社会形态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主流倾向于将秦至清两千余年称“封建社会”,从而使“封建”脱离了古义(本义)和西义(世界通义),也有悖于马克思的封建原论。实考秦至清两千余年,封建制已退居次要,而宗法制、地主制、专制帝制于起伏跌宕间一以贯之,故秦至清社会形态不宜称“封建社会”,而可称“宗法地主专制社会”。  相似文献   
4.
<正> 任何类型的诉论中,统治者出于维护本阶级统治的需要,都在法律中规定了相应的理冤措施,以弥补审判机关裁决中出现的错误。本文试就我国封建社会的理冤制度及其借鉴作如下探讨。一、我国封建社会的理冤制度我国封建社会的立法中,虽没有明确的再审制度之名,但对确有错误的生效判决却有重新审理之实。从当事人或他人申诉的角度来说,有复审制度和直诉制度,从皇帝或司法机关主动发现和纠正冤错案件的角度来说,有录囚制度和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5.
王继东 《东南亚》2006,(4):49-54
李朝(公元1010—1225年)和陈朝(公元1225—1400年)是越南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两个封建王朝,共维持了近4个世纪。李朝仿效中国唐宋王朝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封建体制,陈朝在李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发展,越南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社会逐步发展、巩固并走向繁荣。在政治经济得到一定发展的同时,越南大力发展民族文化,进入越南民族意识勃兴时期。越南李陈时期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民族意识的勃兴对越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简要探讨。一、民族文化的发展佛教在越南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越南封建王朝建立后,特别是在李朝,佛教被尊崇为…  相似文献   
6.
陈晓律  孙坚 《人民论坛》2013,(10):13-15
从历史的角度看,家族不仅是社会最稳定的基层单位,同时,家族制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属于民间社会,与宫府一起构成维护封建统治的基石。在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历史中同封建政权、封建礼教纠合在一起,产生了长期而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虽然家族制度的内涵几经变迁,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发展,这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7.
当官应该德才兼备,择官重在选贤任能。这是古今通用的法则。封建社会的科举纳士,当今组织的选拔考核,都是为此而设。然而,有规则,就有“潜规则”。在官员任用上私定“标准”,暗箱操作,这在封建社会已司空见惯。尤其一些封建皇帝,凭借一言九鼎的独裁大权,在封官上为所欲为,其使用的“标准”也十分荒唐。  相似文献   
8.
要概括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会不可避免地要招致大量异见,但是把对官位的崇拜作为我们民族一个持久的精神特征,应该是不会有太大分歧的.它贯穿于我们的历史中,也渗透于我们的现实中,我们太熟悉它了,它就在我们中间.这个封建社会的幽灵死死地纠缠着我们. 在人类情感中,崇拜与鄙夷、恐惧一样,是一种自然产生的心理现象,英雄崇拜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有益情感.每个人的心目中都可能有自己推崇的英雄.人们之所以为自己的英雄在内心深处保留一个神圣的位置,是因为他们的事业、他们的品质超出常人的境界,从内心里把他们供奉起来,以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从他们身上获取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伟大的英雄,能够成为万人景仰的英雄,除了他们才智和胆识出众外,更加重要的是,他们具有献身人类整体利益的情怀,目光远大,品质超凡,并因此站到了时代的制高点上.人们本能地膜拜英雄,这并不是人类弱点和过失,相反,这是很大的优点和优势,它表明人们对高尚和非凡的向往,人们通过对伟大人物的学习来提升其精神水准.  相似文献   
9.
来信     
邓聿文 《南风窗》2012,(13):12-12
中国人有"仇富心理",其中一个著名的论调就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统治者多以儒家治国,奉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重农抑商,谋取经济利益一直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这种思想一直延续至今。话说回来,封建社会的人就一定"仇富"吗?不见得。早在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著《史记》时,就第一次单设《货殖列传》,自序十分明确而简要地道出了写作本篇的动机与主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相似文献   
10.
舒炜 《廉政瞭望》2013,(13):16-21
没有哪一个朝代不重视四川,没有哪一个朝代不把治理好四川作为国家的大事。因为四川的历史和地形特点,给人形成了“天下耒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的错觉。在封建社会,朝廷对四川总是猜忌和打压,形成了“蜀人不得守乡郡”,“蜀人官蜀不得通判州事”等固有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