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31篇
世界政治   5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165篇
中国共产党   377篇
中国政治   440篇
政治理论   79篇
综合类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组织对外开展民生合作和国际公益活动,是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要服务好社会组织"走出去",必须进一步提升中国外交的统筹协调能力。通过政府对社会组织相关活动的政治引领、在多边外交中与社会组织的立体配合、加强对社会组织海外活动的本地支撑等,社会组织的国际活动才能更好地融入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  相似文献   
2.
《人民公安》2006,(19):17-18
自丛林赴新加坡开始海外留学生活以后,丛林和爸爸、和家人通过往来信件始终保持着心灵情感的沟通和交流。爸爸丛志良更是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赶量的书籍资料.把许许多多的励志故事和心智哲言煲成热气腾腾的“心灵鸡汤”,捎给身在远方的儿子.  相似文献   
3.
人的心灵好似一架天平。名誉地位、七情六欲、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等条件的变化.都会引起这架天平的失衡。天平长期摇摆不定和严重倾斜.会损害天平的刀片和梁柱,轻则降低灵敏度,重则_失去衡量的功能。同样,人的心理长期得不到平衡,就会滋生疾病.缩短寿命。因此保持心灵平衡是健康长寿的基本保证。而平衡心灵的法码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心灵有多大?有多远?有多久?——修持的觉悟将最终告诉我们,我们的心灵具有无边的神力,没有任何不可穿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人们的审美可以分为四个层面:技术层面的审美、社会经济层面的审美、精神层面的审美以及宗教层面的审美.它们由表及里,逐渐指向人类灵魂的最深处,逐渐回归美的本质.前两个层面的审美更多的是关注审美对象,是世俗的,而后两个层面的审美则主要审视主体的精神,是超俗的.  相似文献   
6.
《思考与运用》2007,(3):1-1
阳春三月,春回大地,巴渝披绿,河山锦绣。春风熨平了曾经皲裂的土地,春风抚慰着重庆人不安分的心灵。此时此刻,满心期盼与重任在肩的复杂情愫交织盘桓在我们头脑。  相似文献   
7.
《工友》2007,(3):57-57
守望者对麦田说——麦田啊,你可知道: 走进蒲纺,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 走进蒲纺,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鼓舞;  相似文献   
8.
张屿山  阳吉力 《当代广西》2006,(9):F0003-F0003
有歌的地方就有幸福。向往三江,就是因为那里有歌,让我们心仪已久的“侗族大歌”。侗族有史以来就喜欢聚集在一起,以这种形式歌唱生活,憧憬未来。“多耶”——侗语,是“踏歌而舞”的意思,亦是侗族大型集体舞,它以欢乐、友谊、安定、团结为永恒的主题,传达“平等、和谐、大同”的理想。旅途中总有太多的精彩。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东风村,我们“踏歌而行”的步伐被一个叫“石门冲”的生态旅游景区深情挽留。据景区负责人介绍,计划总投资400多万元的石门冲生态旅游景区,是三江侗族自治县2004年通过招商引资而兴建的又一个生态旅…  相似文献   
9.
论曹植对诗歌文人化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植是建安文学中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 ,其诗歌创作意义 ,在于使汉魏五言诗歌从民间状态、半文人化半民间状态逐渐向文人化过渡 ,突出诗歌的心灵化、个性化及艺术特性 ,从而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文人诗”的诞生。  相似文献   
10.
“心灵施暴”一词是近几年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所谓“心灵施暴”就是教师使教育对象受到心灵伤害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目前,学校教师违背职业道德,“讽刺、挖苦学生等不尊重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变相的体罚,一种对学生心灵的体罚,它的伤害力要远远超过肉体上的伤害,对学生造成的压力远比“体罚”的后果更令人恐惧。据《中国青少年报》对全国22个城市的4850名在校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统计,有65.2%的学生曾经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心罚”(心灵施暴),有8.7%的学生受到来自父母或祖父母的严重“心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