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取华中地区一高校,采用顺序式解释性混合研究设计来探讨大学生薪水期望的性别差异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男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期望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深度访谈资料,本文认为大学生薪水期望的性别差异与大学生的家庭性别角色观念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本研究发现:即使受过高等教育,大学生仍然持有一些传统的家庭性别角色观念,如他们认为男性应该主要承担养家户口的责任;而女性则无须承担此责任,她们成家后的重心应该在家庭上。最后,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来讨论此结论: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性别角色分工观念的影响;传统文化关于性别观念的复兴以及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  相似文献   
2.
创业女性性别角色认定的特征及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男性的创业数量比女性高,但性别本身并不影响创业,真正影响创业的是个体的性别角色认定。对225名创业女性进行研究,发现创业女性的性别角色认定与普通女性有着显著的不同,女性化所占比例不到1/4,而男性化、双性化所占比例则超过50%。就性别角色认定的结构而言,创业女性拥有男性化特征竞争、力量、自治、进取及女性化的特征友好、共感、率真,并且在力量、自治、进取、友好及率真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女性群体的公民参与研究——基于性别角色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的公民参与是关乎女性权益的重要方面,但在公民参与的事实领域,女性代表的构成比例远远小于男性.本研究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进行分析,从性别角色的视角探讨了公民参与的性别差异.在运用多种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结果显示:性别本身不是影响公民参与的主要因素,双性化模型的性别角色有更理想的公民参与表现.根据研究结果,要提高女性的公民参与需要从根本上加强女性在社会结构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女性发展出合适的性别角色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迁,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而由人所构成的整个社会当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受着各种各样的冲击,而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婚姻家庭的价值取向。婚姻家庭应该是一个很老的话题,只是这个变迁着的新的时代,又赋予了它新的意义。现代社会中,似乎存在着这样一种趋势,人们对人情越来  相似文献   
5.
性别角色态度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男性角色或女性角色所持有的态度。亦即男性或女性对自己本身的性别角色的态度,或个人对男女角色或两性角色期望或社会所公认的男性或女性应有的行为的看法。当今的学生是否还存在成功恐惧?成功恐惧是否存在性别、学校类型等方面的差异?为回答这些问题,研究者进行了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成功恐惧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解读当代女性中性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形象已经悄然的发生改变,传统的阴柔、脆弱、被动的女性形象正在向阳刚、坚强、主动的形象转变,女性中性化现象越来越普遍。本文从时代背景、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女性中性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指出这种女性形象转变的趋势绝非一种偶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应客观的看待女性中性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性别角色分工观念主要包括"两分领域"和"家庭天使"观,其形成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对当时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塑造、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林美如 《青年探索》2009,(2):44-47,63
女性的“灰姑娘情结”形成由来已久,从性别角色理论视角对其根源进行分析,结合现实,我们发现必须正确评价这一社会心理特征来重塑性别角色,营造两性平等与和谐发展的新天地,这需要政府、家庭、学校、媒体和女性自身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性别刻板印象与女运动员的关系入手,对阳刚女运动员的污名化现象提出了特殊关注。主要分析了女运动员"污名化"的两种表现:同性恋污名和男人婆标签。试图从父权制、女性特质的规训和体育界的"恐同"氛围等方面,对阳刚女运动员的"污名化"现象进行溯源。  相似文献   
10.
对城市中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职业观念及其影响因素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二者的差异之处要远远少于其共同之处.在职业观念的影响因素方面,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都受个人的性别、家长的职业观念、老师的性别观念以及媒体中表现的性别角色的显著影响,但在具体细节方面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