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珊 《理论月刊》2006,(7):48-50
人和人性的问题是社会的根基所在。人性论哲学与社会治理的思路密切关联。战国思想家荀子倡“性恶”和“法治”,开辟古代中国两千年礼法合一传统之先河。其间所存在的逻辑演进关系,为当代关于法治理念的思考提供了绝佳的标本。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人性善恶的差异对中西方不同政治理念传统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人性的罪性或恶性的预设下,西方政治哲学强调用法治的形式对人进行强制性约束,而在其中包含的却是对自由、平等、权利、个体之价值目标的肯定和追求。中国政治哲学则在人性善的预设下,主张用发掘先天善心和道德教化的方式进行政治治理。由于当今全球文化的多元性和通约性,因此我们对于中西伦理传统和政治理念可以而且应当采取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形式,从而促进中西伦理文化和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3.
人性论视角下的中西方传统行政文化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善论与性恶论分别是中西方历史上的主流人性思想。总的说来,性善论思想对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主导影响是消极的,性恶论思想对西方传统行政文化的主导影响则是积极的。不同的主导影响造成了中西方传统行政文化之间的深刻差异。实现我国行政文化的现代化,需要吸取我国传统行政文化的精华,借鉴西方行政文化的优秀成分,避开两者的不足并积极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4.
薛聪 《法制与社会》2013,(15):221-222
人性论是社会管理理论体系的基础,中国传统人性论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孔孟强调的“人性善”和荀子的“性恶论”,西方文化因为宗教原因等而长久地坚持“性恶论”.本文通过对东西方人性论简单的梳理和回顾,以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养料,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建设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5.
萧斌 《学习与实践》2015,(2):130-140
孔子是开拓中国人文精神世界的至圣先师。孔子仙逝后,"儒分为八"。先秦儒家分化的实质,总的作用是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促进了中国古代"人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荀子在弃"宗本社会"之旧、图"利本社会"之新的价值观指引下,大无畏地对诸子之学进行批判、吸收,形成了"广识精虑、兼收并蓄"的荀学特色。荀子以"性为恶、礼为伪"的学术之刀解剖社会,开创儒法合壁的政治秩序新说。通过对战国文化的整合,荀子在学术上回应了时代急切要求创新的意识形态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6.
吕永祥 《传承》2011,(30):74-75,77
马基雅弗利身处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时代前沿,以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他的政治思想扎根现实的内在需要。爱国者、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家和实用主义者等多重身份角色的内在张力是研究他在《君主论》中在共和国体制和君主集权体制,政治目标的实现和道德价值的选择等方面作出理想向现实妥协的功利主义选择的学理路径。当意大利当时的政治社会土壤无法内生出他原生态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理想时,理论服务于现实的实用趋向也就为他的政治思想提供多元发散性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种社会秩序类型都以对人性的特殊设定和估价为前提,对人性的不同认识和评价直接关系到选择什么样的社会调整方式去达到社会秩序。本文在性恶论的基点上,架构了一套以恶治恶的社会调整制度。  相似文献   
8.
儒家人性论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哲学理论基础,主要有“性善论”、“性恶论”、“性三品说”,它们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成、修正与发展及命运的转折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揭示儒家人性论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关系,对于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内容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儒家文化的性善论与西方文化的性恶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是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之上的 ,儒家文化的性善论主要包括人性本善的道德理性认识、人禽之辨的人兽区别理论、反求诸己的道德修养方法、善养浩然之气的道德修养原则等内容。西方文化则是以性恶论为基础的。西方文化的性恶论主要包括基督教原罪救赎论、道德神创论、恶为历史发展动力论等内容。两相比较 ,选择儒家文化的性善论较为明智 ,西方文化的性恶论则不足取。  相似文献   
10.
在中西政治文明的进程中,政治制度设计对于哲学人性论的依赖,一直是一个通贯的文化景观。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政治既是人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显现出人对自身的体认。政治制度是人的劳作;它的根源和全部存在均有赖于人的意志。……在它们存在的每一阶段,它们的存在都是人的意志力作用的结果。政治与人的这一基本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