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51篇
中国共产党   119篇
中国政治   177篇
政治理论   35篇
综合类   3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下,看报刊上文人笔下的检察官风范及大要案追踪报道之类的栏目,常常从字里行间见到“不畏权势”这样的字眼。“权势”所指是谁,有的文中有交代。笔者做这番“刻画”着实让人敬佩;有的文中并无其事,笔者也加此冠一顶,如此罗列词汇我觉得很是不妥。故不揣浅陋想跟善用此词者交换一下看法。 一、描写检察官风范不能千篇一律,无其事实者不给其冠以此冕。“不畏权势”一词含义不言而知。旧  相似文献   
2.
宋代爱情词与文人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词以言情见长,而爱情词又在宋词中占了极大的比例。这些爱情词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们不仅表露了真挚的男女之情,而且折射着宋代文人的心灵深处,寄寓了文人人生的失意与个人的身世之感。  相似文献   
3.
苏家 《小康》2005,(7):78-78
翻阅香港著名画家周天黎的画集,就如在读屈原的《离骚》,杜甫的诗歌,倪云林、八大山人的画作。其逸笔奇画,一腔正气、悲天悯人的激越情怀;其功力之深厚、艺术之凝练,实在令人惊奇、感慨。身处万丈红尘,面对社会风气一天天变得奢侈浮华的现实生活,很少有人像她那样对绘画怀着如此绝对的情感、如此纯粹的艺术态度、如此强烈地表达着对人类价值的终极关怀。她不是以娴熟的笔墨游戏人间,她的作品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真诚的灵魂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有时甚至在轻中蕴含着重,以饱蘸浓墨的冷艳之笔,解构历史的血腥与疯狂和求索生与死之间的深邃玄缘。她…  相似文献   
4.
夕阳楼是郑州古代一大胜景,在老一辈人中是颇有口碑的。据说,古时每逢重阳佳节,文人骚客纷纷登楼远眺,饱览秋色之余,吟诗抒怀、对酒当歌,甚是繁华热闹。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夕阳楼已湮没无存,惟有关于它的传说还流传于人间,勾起人们亲切而美好的遐想。  相似文献   
5.
走进华清池     
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他们之间深情缱绻、缠绵悱恻的情意,让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或赞或叹,或怒或斥。诗人自居易《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骊宫高处人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正是对华清官里故事的真实记载。风流千古的华清池温泉,也正因此而名闻天下。  相似文献   
6.
快乐大叔 《党课》2007,(8):104-105
中国古代的文人多如繁星,但称得上“可爱”的却不是特别多,在这少数“可爱”的文人里面,苏东坡实在要算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侧面看山涛     
山涛是曹魏末年的竹林名士,又是西晋前期的朝廷重臣,在士林和政坛都有广泛的影响。僭书·山涛f勃记载了山涛的许多佚事,其一云陈郡有一位叫袁毅的人,官鬲令,贪污腐败,常常赂遗公卿,  相似文献   
8.
朱馨  金晓依 《今日浙江》2012,(11):54-55
2012年5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设立于1979年,有着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首次将颁奖典礼设在中国,并首次颁奖给一位中国公民。  相似文献   
9.
竹子因枝干挺拔,风韵潇洒,心虚节坚,凌霄傲雪,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古代文人将其列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北宋诗人苏轼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生动地反映了竹子在古代文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史载唐代萧悦、孙位均善画竹,但自北宋文同创立墨竹写意之法,竹子才成为中国画的重要题材。文同以后,历代画家中善画墨竹者代不乏人,形成中国绘画史上一道奇特的风景。贵州画  相似文献   
10.
隔山 《党课》2012,(15):118-120
“武士爱剑,文人爱砚。”作为文房四宝之~的砚台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一方古砚见证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传承。苏东坡是我国最早的文人藏砚大家,他与文人们相互馈赠的礼品多为砚台。欧阳修、黄庭坚、袁枚、纪昀都曾亲自雕刻砚台。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砚台由纯粹的实用书写工具逐步成为文人的案头清供。唐宋时期,一方砚台往往价值万金。著名古玩收藏家赵汝真曾经记述:“在唐宋之时,千百金之砚,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