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6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党员干部之友》2006,(4):15-15
部级领导,主动站到舆论前台,坦陈心迹、直指弊端,表明政府对当前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客观存在的社会弊端有着深刻、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发达国家与转型国家私有化过程的分析,运用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可以建立一个分析国有资产私有化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这一分析框架,有助于揭示发达国家与转型国家不同的私有化动因及其路径选择,也有助于从产权明晰和支持性制度安排的视角剖析我国国有产权变革的历史进程,并由此把握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演变的经济逻辑。  相似文献   
3.
当前,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已经基本完成,经过5年时间的努力,全省集体林地已基本实现“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云南省通过明晰林地使用权、不断加快中低产林改造等,让全省百万农民受益。  相似文献   
4.
公有制及其主导的经济社会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之设计和构建乃产权机制在宪政层面上的外化及展开,故此,产权机制的探讨对于我国国有资产管体体制的评判及完善具有参照意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合理设计在于把握产权理论实质的基础上揉和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两种运行机理,在主体体系、客体体系、权力机制和责任机制四个方面完成一种独特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5.
6.
法律经济学视野下的农村土地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经济学试图把实证与规范结合起来,通过科学设计的法律规则实现法律规范所要实现的目标,追求法律规范的实际效果。三十年来农村土地改革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是有意的制度模糊,其后果是强者攫取了模糊产权中的财富。下一步的改革应该是明晰产权和强有力的弱者保护,以及分别通过财产规则、责任规则和不可让渡规则来实现农村土地产权流转中的法律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全面阐述了安徽富煌集团发展轨迹基础上,分析了一个偏僻乡野的手工作坊式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大集团的奥秘:资本经营、科技创新、明晰产权和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江西政报》2008,(21):50-50
2004年8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一场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林权制度改革在16万平方公里的红土地上正式启动。经过三年多的精心操作,江西林权主体改革精彩结束,全省集体山林分山到户率达82.5%,产权明晰率达98.5%,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相似文献   
9.
肖志华 《江西政报》2008,(19):39-40
遂川县国土总面积3144平方公里,其中林地369万亩,全县活立木蓄积量1003万立方米、立竹4655万根,森林覆盖率达77.6%。2004年8月,遂川被列为江西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7个试点县之一,率先在全省实施林改,历时两年多,全面落实了“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政策,初步实现了林农富裕、林业发展、林区稳定、生态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林权登记条例(草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据悉,2003年以来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尽快出台这部法规,对巩固我省林改成果,进一步明晰产权,意义重大。条例草案名称用了“林权登记”这一概念。按照条例草案的定义,这里所称的“林”包括森林、林木和林地,是这三个“物”的统称;所称的“权”,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从立法本意看,条例是要对林木、林地和森林的登记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