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败逃到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利用中国人民正在抗美援朝,沿海尚未部署空中力量之机,大肆对我沿海城镇、港口进行轰炸扫射,造成居民、渔船等生命财产重大损失。1953年抗美援朝取得了重大胜利,签订了停战协定,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我空军战机要适时进军福建,打击美蒋飞机对我沿海地区的破坏。并为解放台湾做准备。为此。决定在福建沿海建设若干机场。为我空军战机进驻福建前线作战做准备,其中一个选址晋江县。以梧林区大沙塘为中心,周边各乡征用土地近3000亩,建设一个前沿一线机场。  相似文献   
2.
晋江县地处东南沿海的海防前线,在1949年至1978年间,晋江人民相继参加了反台湾国民党当局武装特务登陆窜扰、击溃国民党第8军搜索团袭扰、炮击金门战斗、重创国民党"江字"号猎潜舰等重要海防斗争。同时,在党的领导下强化了海防工作,加强海防民兵建设,抓好人防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1950年4月至1951年12月,台湾国民党“东南人民反共救国军莆仙纵队”特务陈超凡,曾先后5次率小股武装特务从海上潜入福建省莆田县沿海一带,进行发展组织。搜集情报、武装袭扰等破坏活动。1955年3月对日,陈超凡又率小股武装特务乘船在莆田县嵌头乡青坑澳潜入,晋江专区公安处及时获得情报,在沿海第一线撒下天罗地网,这伙武装特务登陆后寸步难行,于3月22日晚仓皇下海逃窜。3月24日凌晨3点,在晋江县石湖乡海面被当地机智勇敢的民兵全部擒获。发现敌情迅速布控1955年3月ZO日上午Ic时,莆田县公安局政保股林股长匆匆向李局长报告:刚才…  相似文献   
4.
晋江在城市化进程中征迁量大、速度快、没有出现一起非正常上访或恶性拆迁矛盾事件。这给城市化进程中的征迁工作带来有益启示:宣传发动及被征迁人员的理解和支持是做好征迁工作的基础,以情动迁、依法动迁是做好征迁工作的前提,知己知彼、对症下药是做好征迁工作的诀窍,耐心细致、不厌其烦是征迁工作人员基本的工作态度和做好征迁工作最基本的方式方法,严格标准、公平公正是征迁工作能够顺利推进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金人 《统一论坛》2009,(6):61-64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南宋时台湾就被列入中国行政区划,隶属于福建泉州府晋江县管辖。元代设澎湖巡检司,隶属于晋江县,管辖台湾、澎湖地区民政。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63年),恢复澎湖巡检司。  相似文献   
6.
统一版图:台湾建省与近代化建设 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宋朝政府派兵驻守澎湖,“隶晋江县”;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置“巡检司”;明朝政府增兵澎湖,置“游击”职;郑成功在台湾设“承天府”。至清代,政府逐步在台湾扩增行政机构,加强对台湾的治理,  相似文献   
7.
曾纪鑫 《各界》2013,(10):59-63
文武双全,一代儒将俞大猷(1503年),出生于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一个世袭百户的军官家庭.百户之职属明军中的最低武官,正六品,年俸120石.生于世袭军官家庭,从小习武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而俞大猷在《饮马长城窟》一诗中却写道:"臣十有五着青襟,十年稽古志何深."据此可知,他5岁就入私塾念书,15岁即中秀才,被时人称为"十才子"之一.长辈并不希望他继续世袭武职,而是通过科举之途获取功名,改变家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李贽与姚安     
亦正 《支部生活》2007,(2):46-46
李贽(公元1527- 1602年),又名李载贽,字宏甫,号卓吾,今福建晋江县人,是我国明代一位很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姚安是云南边疆的一个县,明万历五至八年(公元1577- 1580年),他以南京工部员外郎衔入滇,出任了三年姚安知府。古为滇国地,汉代置弄栋县,唐代设姚州都督府及南中统部统辖今滇西、滇东、黔西及川南广大地域的今姚安,古代交通闭塞、生产力低下、天灾和兵  相似文献   
9.
蒋仁坚,1921年8月4日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县深沪镇东后村,周岁时过继给晋江县金井镇所内村其姑母施荷奎为养子(即内侄承姑母),并改名为蒋仁坚。他小时候在本村私塾读书,后转入改良学校。14岁时,  相似文献   
10.
姚同发 《黄埔》2008,(1):50-52
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宋朝政府派兵驻守澎湖,“隶晋江县”;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置“巡检司”;明朝政府增兵澎湖,置“游击”职;郑成功在台湾设“承天府”。至清代,政府逐步在台湾扩增行政机构,加强对台湾的治理,1684年设“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下设三县,隶属福建省管辖;1721年增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