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叶斌 《中国减灾》2012,(8X):14-15
<正>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2011年以来,民众最关注、最揪心、最忧虑、最切身的事情,大概就是食品安全问题了。不久前,我每天还购买几个玉米馒头,现在店主不做了,原来那是色素添加剂所制;以前,我家使用的食油是转基因大豆所产,现在再也不敢买了;以前我很爱吃的油炸食品,现在也是很少买了,因为那是使用多次的食油或地沟油所产;原来几乎每天要吃的豆制品,现在也是改为一周买一次,据说小作坊的原料都是霉变大  相似文献   
2.
刘凡安 《江淮法治》2014,(10):20-20
正当前,警察似乎成了一个尴尬的职业。不论是市井巷议还是论坛微博,总能见到谩骂警察的犀利言词,似乎已经成为了时尚。人们对警察的尊重和理解越来越少。请问,您观察过身边的警察吗?烈日炎炎下那个汗水浸透执勤服和反光背心的交警;全副武装巡逻于街头的巡警;不分昼夜24小时出警的治安民警;深入社  相似文献   
3.
人在草木间     
于丹 《当代贵州》2014,(18):65-65
正中国人所熟悉的一副对联,叫做"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原本就是跟老百姓的民生联系在一起的,我今天想说的就是"人归草木间"——我们怎么样才能回到茶与人真正的本质关系。 茶是中国人与天地四时宇宙  相似文献   
4.
刘晓莺 《前进》2015,(3):61-62
谈到中华茶文化,有许多名言佳句耳熟能详:"淡酒邀明月,香茶迎故人";"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吟来朗朗上口。也有诸多的逸闻趣事令人心驰神怡:据说平生嗜茶的乾隆皇帝在85岁让位于嘉庆时,一老臣惋惜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听后笑曰:"君不可一日无茶"。还有一则说的是清代大书画家郑板桥:一天,郑板桥来到一个寺院,方丈看他衣着俭朴,以为是一般俗客,就冷淡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  相似文献   
5.
任志侬 《前进》2014,(6):51-53
<正>核心价值观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一个企业的文化,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重塑和培育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和面向未来、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一、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应以传统优秀文化为基石文化是管理的基础。文化对于人的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那种生计的需要。文化不仅能从观念上、情感上、心理上影响和改变人的意识与行  相似文献   
6.
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古以来,不论寒门还是富户,每天大门打开,开始一天的生活,这七样东西便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开门七件事”的谚语始于何时,有待考证,一般认为始于宋朝。元代杂剧《刘行首》二折中的“当家诗”曰:“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此诗犹如大白话,又不乏生活哲理,“及至当家乱如麻”一句,确是芸芸众生为生计奔波忙碌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7.
烟火人生,一日三餐,日常生活所需的七样东西,俗称“柴米油盐酱醋茶”。宋朝吴自牧《梦粱录》中云:“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升斗小民开门七件事,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生活之重。同样说七件事,不同人物、不同的社会角色,包罗内容和情感指向也不尽相同。这不仅与饮食文化、兴味爱好有关,更因人的身份有别而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8.
拥抱幸福     
冯克钧 《江淮法治》2014,(20):23-23
正前不久看央视的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当记者分赴各地采访包括城市白领、乡村农民、科研专家、企业工人在内的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时,每个人的答案不尽相同,有的回答更让人忍俊不禁。当时我也在心里问自己,我幸福吗?这个看似简单其实正如"人生终极拷问"的问题,我一时也答不上来。是啊,幸福,这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字眼,我们很难给它一个确切的定义。而殊不知幸福就在你我身边,这些最平常的  相似文献   
9.
柴米油盐酱醋茶。燃料虽不起眼,却是开门七件事之首,更能决定一地的兴衰。民国初年的广州城,曾一度陷入燃料短缺的困境,几乎造成毁灭性的全省生态浩劫。北方烧煤,南方烧柴。粤人惯以柴炭为燃料,炒菜讲究炭炉猛火“够镬气”。只是民初广东人口大增,分布上更出现都会化的密集趋势,柴炭供应骤然吃紧。  相似文献   
10.
正"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一些家住城里的基层干部,不深入群众、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是常常往家跑,被称为"走读干部"。这首以前流传甚广的顺口溜,是群众对基层干部"走读"现象的生动描述。在一些地方,干部"走读"现象曾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白天上班蜻蜓点水,刚到单位就盘算"开溜";有的脱离工作岗位,遇事远程指挥,原本需要当面解决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