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4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宁民 《中国减灾》2005,(11):55-55
受台风“海棠”影响,7月下旬,河南省濮阳市遭受严重内涝灾害。因灾倒塌民房10531间,损坏民房36418间。倒房重建形势十分严峻。截至10月9日,濮阳市帮建任务3019户、5500间住房全部竣工,并已通过市级验收,工程合格率100%,入住1445户,入住率48%。濮阳市委书记吴灵臣同志要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大姚县针对农村消防设施薄弱、农民消防意识淡薄,农民民房火灾时有发生的现状,扎实推进农村火灾住房保险工作,运用“政府+市场”的手段帮助农民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灾区民房恢复重建是救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科学的规划选址、规范的民房重建操作程序、政府的统一协调指挥是顺利完成此项工作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4.
今年1月11日至2月4日.湖北省遭受了50年一遇的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雨雪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受灾范围之广、灾害损失之重.为历史罕见.据统计.灾害共造成湖北省17个市(州)不同程度受灾.因灾倒塌房屋4.67万户9.8万间.损坏房屋17.23万间。在取得抗雪救灾的阶段性胜利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湖北省迅速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灾后重建上来.集中力量扎实开展倒损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全省共投入恢复重建资金12.1683亿元.经过县、市、省逐级检查验收.截至6月20日,全省因灾倒损房屋全部恢复和修缮,恢复重建竣工率达100%,  相似文献   
5.
重视和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责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措施,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关心和安排好群众生活,确保灾民安度冬天,是今冬明春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全面推进灾区的倒房重建工作,则是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问题的重要举措。今年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多,突发性强,分布面广,局部灾情严重。截至11月5日,受灾人口达2亿人次,倒塌房屋88.5万间,损坏房屋384.3万间。中央投入了大量的救灾应急资金。与此同时,地方也投入资金,有效保证了灾民生活。各地民政部门高度重视倒房重建工作,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保障灾民生活。本刊选登部分省市倒房重建工作经验,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14,(5):28-29
正云南是我国地震多发频发的省份之一,省内全部国土面积都处于6度以上抗震设防区。据地震部门预测,2011年缅甸7.2级地震后,云南已进入新一轮强震活跃期。为改变政府包揽的地震救灾模式,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保险工具的风险转移作用,在民政部、中国保监会、中国地震局的指导下,云南省积极开展了政  相似文献   
7.
保明东 《中国减灾》2001,11(1):33-37
结合地震灾区实际,论述了就地试点统建、整体恢复重建和易地搬迁统建模式,对研究地震民房恢复重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穆希 《创造》2015,(8):28-29
<正>五年内消灭250万户整体眭危房,把农村民房建成群众的"保命房""安居房"。乡村美、农民富,让农村贫困地区群众拥有好的环境、住上好的房子、过上好的日子,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云南要与全国同步在2020年实现小康,就必须解决好农民的居住问题,让广大农村群众拥有一个安全、美丽的家园。"把农村民房建成群众的"保命房"——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时的话音犹在耳,总书记的关怀  相似文献   
9.
2010年,吉林省第二松花江、鸭绿江、辽河等流域遭遇特大洪灾。暴雨之大、洪水之猛、范围之广、破坏性之强、灾情损失之严重,百年不遇,历史罕见。全省有8个市(州)51个县(市、区)受灾。严重的洪灾造成全省11.8万户民房倒塌,30.1万户民房损坏,201.2万人紧急转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民建房积极性的高涨,农村房屋结构越来越复杂,楼层也越来越高,但就我国农村建筑市场来看,市场秩序很不规范,从事建筑活动的大部分都是无证、无照、无资金、无设备、无技术的农民建筑队。由于其缺乏应有的岗前从业培训,法律意识也往往较为薄弱,且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常发生各种纠纷,诉至法院。当前各地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对此类案件的案由确定、合同效力、归责原则、责任认定等方面存有较大分歧,处理尺度也不一。在此结合他人著作及相关法律规定,作以下几点个人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