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是人们学习和开展《汉书》研究工作最常用的权威文本,但这一古籍整理典范之作仍有不少疏漏。从古籍整理规范角度出发,对点校本在底本文字校勘方面予以考察,便发现其中尚存在着径增、径删、径改、径移、文字处理失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廉政箴言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释义:表面上好听的话,是虚伪的;真  相似文献   
3.
古之灵州今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忠礼 《共产党人》2007,(12):52-53
灵州县设立于西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城址在黄河东岸,《汉书·地理志》也载有此县。唐代学者颜师古在所著《汉书注》中,对灵州县得名作了注解,说因为县城在黄河的洲岛之上,“水中可居者曰州。此地在河之州,随水高下,未尝沦没,故号灵  相似文献   
4.
宗和 《廉政瞭望》2014,(12):56-56
汉武帝首创反腐办 在中国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汉书》评叙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他一生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伟大”事业,在反贪腐这一领域有所作为自然也不奇怪,甚至在某些方面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陈漱渝 《民主》2013,(5):45-49
"本事"的含义是"真实的事迹"。传说《左传》的作者左丘明担心他的弟子各按己意撰写历史,故谆谆告诫他们:"论本事而作传"(《汉书·艺文志》)。文学作品离不开虚构,这已成为常识;但作品往往有其生活依据或人物原型,这同样成了常识。古代不少诗词原有"本事",被统称为"本事诗"。比如,宋代李清照的词作以"婉约"风格呈现于世人,固然跟作者的女性身份有关,但很多  相似文献   
6.
汉书.艺文志》小说家之小说不是文体,也不具有任何文体学的意义,也不能被简单地称为诸子学说;其确切含义应为小的学说,且不具有实质的内容,只是从形而上的角度对小说家的作品进行把握的一种泛称。小说家并不是一个学术流派,也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学术流派,而只是一种文化现象;小说家之所以杂乱,包括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其本身就杂;第二,具体到诸子略之一家的小说家,其中还著录有整个诸子略的杂书。小说家之所指不是稗官,闾里小知者只是对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的另外一种称谓,并非是又一种类型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7.
《精神文明导刊》2013,(8):49-49
武帝时,公主贵人多逾礼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问朔:“朕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日:“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上古之事,经数千载,尚难言也。臣不敢陈,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时。当世耆老,皆闻见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舄,以韦带剑,莞蒲为席,衣绲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今陛下以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木土衣绮绣,狗马被绩厕。宫人簪璋瑁、垂珠玑、设戏车、教驰逐、饰文采、丛珍怪。撞万石之锺,击雷霆之鼓。作俳优、舞郑女,上为淫侈如此,  相似文献   
8.
汉书》以纪、传、志、表构成民族史撰述体系,以整齐体例和详赡记述,全面展示了西汉民族关系和民族史风貌。其中三篇民族史传,承继《史记》遗风又不泥古,体现出《汉书》对民族史撰述之谨慎与重视。《汉书》撰述民族史,宣扬天下一统,颂扬汉德,主张各民族友好相处,肯定和宣扬西汉王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成就;《汉书》秉持"种别域殊"之观点,强调民族间的同质性与差别性,并从地理环境、民族经济形态等诸方面做出阐释;《汉书》"以其故俗治"的民族治理原则,对我国以中原文化为主调的民族礼仪文化之形成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读《史记·货殖列传》札记三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埏 《思想战线》2000,26(2):82-85
札记一<史记·货殖列传>和<汉书·货殖传>均有子贡传,唯不尽同.前者是表彰货殖家之贤而富者,后者意在尊孔,所以对子贡传加以更改.札记二<史记·货殖列传>中"椎埋"一词凡两见,其一是指货殖家"取与以时"牟利致富,与椎埋不相干,当为"推移"二字之误.札记三<史记·货殖列传>中"权利"一词在汉朝是盐铁的同义语.  相似文献   
10.
叶朗 《新湘评论》2012,(6):56-58
亭子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但古代最早的亭并不是供观赏用的建筑。如周代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设有亭吏。到了秦汉,亭的建筑扩大到各地,成为地方维护治安的基层组织所使用。《汉书》记载:“亭有两卒,一为亭父,掌开闭扫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魏晋南北朝时,代替亭制而起的是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