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徐州是中国最早的九州之一.距今已经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建城史.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徐州被定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不论是源远流长的邳州大墩子文化,还是新沂的花厅文化以及光辉灿烂的两汉文化.都有其独到的个性和非同寻常的价值。我们应倍加珍惜这些历经千百年岁月淘洗磨砺而延续下来的文化遗存.传承光大我们徐州的文脉。  相似文献   
2.
魏荩津 《检察风云》2013,(22):86-87
“捡漏”,就是以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而且卖家往往是不知情的。捡漏,是一句古玩界的行话,形象地体现在“捡”上,因为古玩界普遍认为捡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行为。故而,北方的方言,用一个“捡”来寓意它的难得,是极诙谐的表达,也是汉文化中调侃刘艺的形象化体现。  相似文献   
3.
谢洪波 《求索》2012,(12):54-56
汉代流行在墓中随葬陶灯,陶灯作为照亮黑暗彼世的冥器,在造型上寄寓了此世的人们对另一世界的认知和期望。各地的陶灯造型各异,其造型的地域性反映出地域化的丧葬观和灵魂观。汉代巴蜀地区的陶灯在造型上多为两类,一是西王母及相关形象,二是熊的形象,两者都具有超强能力和特殊的仙界身份,蕴含着汉代巴蜀人对陶灯的意义赋予——需要它为死者照亮彼岸之路,导引其魂灵升入天堂,更需要它导引魂灵庇佑生者。对汉代巴蜀陶灯造型及所反映的文化观念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巴蜀的地域文化特质及汉代文化信仰。  相似文献   
4.
严格说起来,士大夫被皇帝不当回事,以奴才视之,是打元代开始的。没法子,所谓元朝的皇帝,其实是蒙古的大汗,做汉人的皇帝只是一个兼职。这个在马上打下半个地球的勇猛民族,跟中土所有的王朝都不一样,它根本看不起汉人和汉文化,当然也不明白历代皇帝跟士大夫共天下的苦心。士大夫之地位低贱,莫过于此朝。说  相似文献   
5.
叶舟 《今日海南》2005,(3):44-44
据记载,元符二年(1099),琼山姜唐佐赴儋州拜师,苏东坡书“沧海何尝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相赠。崇宁二年(1103),姜广州乡试得中,成为海南第一个举人。于是有人据此而论,海南文化的“破天荒”是由苏东坡的教化开始的。其实,苏东坡是海南文化的拓荒者之一,但在他之前海南并不是文化沙漠;中州学者与本土学子共同努力,使海南赢得了“滨海邹鲁”的美誉;海南文化是移民文化,它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西汉首开儋耳、珠崖二郡,中原文化开始传入海南。据史书记载,唐代有韩瑷、王义方、鉴真、韦执谊、皇甫镼、李德裕等过琼;宋代,苏东坡之前有卢多逊、丁…  相似文献   
6.
郑君雷 《人民论坛》2010,(12):163-165
从考古学上进行西汉边远地区汉文化形成研究,需要超越物质文化层面的认识论基础和考古人类学的视野。西汉边远地区汉文化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八种模式,这些边远地区串连而成的四条考古学文化地带和民族走廊构成了中国历史边疆基础轮廓的内圈,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表现出显著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电兵 《学习月刊》2013,(18):93-93
绿林古镇位于鄂中大洪山区绿林山下.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绿林起义策源地.是中国源远流长的英雄好汉文化的源头.被誉为“好汉之乡”。  相似文献   
8.
过去我心中一直悬着一个不解之谜,汉文化为何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国人为何不同于外国人,中华艺术为何不同于其他艺术,原来其思想来由均可追溯到布衣孔子的儒学,追溯到孔子的那庙、那府、那林……  相似文献   
9.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09,(12):65-65
清道光年间,遵义府学教授莫与俦创立"汉三贤祠",将汉代的尹珍、舍人、盛览三位文化名人列为"三贤"加以纪念.其后, "汉三贤"的提法流行开来,被视为代表古代贵州文化的辉煌人物.  相似文献   
10.
《法治纵横》2013,(24):F0004-F0004
巴里坤地处新疆东北部,古称蒲类,是古丝绸之路北新道进入新疆的第一重镇,是古代西域的“桥头堡”,享有“草原明珠、丝路重镇、西域名城”之称,被史学家誉为新疆汉文化的宝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