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浙江省某山村的调查为例,考察村落、家庭中生态因素与村民民俗之间的有机联系,探求山村农民环境行为与当地环境变迁的互动机制,试图解决村落家庭语境中民俗的文化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期,我到江浙一带公检法系统开展网络犯罪治理调研,多次听到一个形象的说法一“远洋捕捞。”它指的是在网络犯罪刑事司法中,往往是乙地的司法机关对甲地的网络犯罪嫌疑人,进行异地性质的侦、诉、审。“本地案件、本地惩处”,于网络犯罪治理而言,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3.
<正>"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都是具有南国情趣的丝竹乐,可谓南方民乐并蒂莲。"江南丝竹"是源于江浙一带的民间乐种。现已广泛流传海内外,成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所谓"采苏杭之丝,载洞庭秀竹。变吴越佳音,集弦索精萃,江南有丝竹者"。明、清以来,"十番锣鼓"市民自娱的"清客串",民间职业的"丝竹班(小堂名)",以及江南地方曲艺(滩簧、清曲、南词)  相似文献   
4.
梁兆得 《当代广西》2010,(20):58-58
巴马民间的酒文化,堪与江浙一带的茶文化相提并论。当地无论是城镇或是乡村,不管干部还是群众,都对酒极有兴趣,有的还颇有研究。尤其是对于先富起来的居民来说,尝酒是一种极好的休闲消费方式。江浙人兴“品茶”,而巴马人则兴“尝酒”。“品茶”与“尝酒”,是两种不同的方法获得殊途同归感觉和效果的饮食形式。虽然“品”与“尝”的对象有所不同。但“品”与“尝”的方式及方法几乎一样。巴马人尝酒,往往是先倒上半杯,然后用嘴唇呷上一小口,汲到嘴里慢慢品尝,让它徐徐润喉.最后自然流往咽喉深处……  相似文献   
5.
范福潮 《各界》2008,(4):63-66
清末会党,光复会与同盟会同根并蒂,乙巳(1905)合流,相濡以沫,数年间威震东南,不分伯仲.   丁未(1907)之后,两会首领龃龉不断,但为反清大业,尚能共事.俟江浙独立,孙、黄得势,光复会即遭压迫,矛盾日深,冲突愈烈,相斥相煎,终致火并.……  相似文献   
6.
卖牛粪也能成千万富翁?很多人听起来会觉得是天方夜谭。然而,这却是事实。就在很多农村青年纷纷背起行囊,去江浙和广东等地打工时,一个安徽农民由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发现人见人厌的牛粪也能变成钱,是取之不尽的“提款机”后,竟然和牛粪结下了不解之缘,天天围绕牛粪转,潜心琢磨,最终将牛粪变成了金元宝,成了千万富翁。  相似文献   
7.
韦少东 《当代广西》2005,(20):54-54
日前,笔者随东兴市党政领导干部考察团到江苏、浙江、广东等发达地区集中培训和考察学习,真切地感受了发达地区那种解放思想、创新实践、发展第一、实干为上、以民为本的奋发精神和工作作风。考察归来看东兴、看自己,比较分析我们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向发达地区学什么.才能真正学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法治研究》2012,(8):2
江浙杭律师事务所是浙江省首家获得政府信用评定的AAA信用单位律师事务所,是浙江省优秀律师事务所、杭州市优秀律师事务所、杭州市文明律师事务所、杭州市文明服务示范单位、杭州市中介服务业示范企业、浙江省青年文明号、杭州市青年文明号。2006年11月,被浙江省律师协会推荐为浙江省中小企业法律顾问团成员。  相似文献   
9.
黄兆康  张春坦 《唯实》2007,(8):56-60
中共江浙区委党校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创办的最早的一所省级党校,在中国共产党党校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在编写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校史过程中,发现记载中共江浙区委党校的史料中有几处错误或矛盾的地方.这些有差错的史料,被许多人当作权威史料,写进了一些有影响的大部头著作,误导了人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他凭着近乎海明威笔下的那种处于危险境地和死亡边缘 ,但又坚强地同命运抗争的“硬汉性格”和“可以被消灭 ,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 ,硬是在南美莽莽处女之地开拓出辉煌的事业 ,“从无中创造出有来” ;另一方面 ,他不苟言笑的外貌中却蕴藏着一副悲悯真挚的仁者心肠 ,心灵中涌动的深广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之情更时时牵动着他那颗炽热率真的赤子之心。他 ,就是来自南美洲法属圭亚那的郭胜华先生。我想采访他 ,首先是被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迥异的人格魅力所吸引。父亲要把巴黎的小餐馆传给独养儿子 ,郭胜华却不领情 ,他要到更运的地方独自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