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5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任俊华 《湖湘论坛》2002,15(5):30-31
近读池田大作《我的人学》中的一篇散文《忠实于自己》,有感于这篇文章对忠实观的探究涉及到人生的诸多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就此专门作一些议论。一中国古代哲人十分重视“忠”的问题,《忠经·天地神明章》就明确提出了“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履,莫大乎忠”的命题,认为在自然与社会当中,忠是人的行为和伦理关系中最为重要的,没有什么比它更大的了。“忠”确是与“善”的行为(伦理行为)紧密相连的,孟子就说“教人以善谓之忠”①。“忠”是儒家鼻祖孔夫子学说的精髓之一,所谓“夫子之道,忠、恕而己矣。”②孔子认为,人只要…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尊严试析池田大作的人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英 《新视野》2005,(1):61-63
池田大作人学思想的核心是"生命的尊严"学说,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世界的和平及人性革命,其现实意义在于寻求解决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途径,理论价值在于总结与整合西方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王晓洁 《新东方》2008,(9):45-48
《眺望人类的新纪元》这本书是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和日本著名思想家、世界活动家池田大作先生在1972年关于21世纪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的对话集。这本书深入探讨了人类社会、人性、宇宙生命等问题。他们预言说,今天人类社会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代,其原因就在于人类不断膨胀的私欲,以及有可能在将来会毁灭一切的科技手段,这些都将导致人类的信仰危机、道德沦丧,从而使整个世界陷入空前的危险状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回顾著作<廖承志与池田大作>撰写过程的基础上,对廖承志、池田大作推动中日和平友好事业的艰辛、曲折历程进行了思考,认为廖承志、池田大作非常重视中日青年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推进中日关系的发展,以及和平友好事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池田大作是日本著名的现代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且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他认为,教育是关于"人"的事业,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是为了使人获得幸福,为了世界和平。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迪智慧、健全人格、感化心灵、培养情感,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因此,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尊重学生,因材施教,通过以心对心的教育方法,以培养能够承担下一时代重任的人。  相似文献   
6.
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新著《今生怀思》,近日由马来西亚创价学会出版,书名特邀我国著名书法家封俊虎先生题写。 池田大作先生是世界著名的佛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国际人道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木基元 《今日民族》2008,(5):F0003-F0003
4月18日.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由香港国际创价学会、云南民族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与自然对话——池田大作摄影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幕。云南省政协副主席倪惠芳,省级老领导陶昌廉、黄光汉等出席了开幕式.中共云南省委副秘书长李森,省外办主任周红、副主任甘雪春,省民委副主任木桢、省文化厅副厅长范建华,云南大学、省文联、省摄影家协会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与数百位各界人士共同参观了展览。  相似文献   
8.
季羡林 《现代领导》2005,(10):44-44
据说当代是“饱食时代”和“空闲时代”.又是“颓废的时代”和“欺诈的时代”,同时又是“自私与不负责任的时代”:现实的确如此,到处弥漫着放纵的时髦风气。  相似文献   
9.
于文 《友声》2014,(1):30-32
<正>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里正在上演一场日本民族特色浓郁的歌舞演出。绚丽又热情的舞蹈让观众领略着春天里的樱花盛开和金秋时节收获的巨大喜悦;津轻三弦的急速弹拨又将观众置身于北方的冰海,仿佛看到了与惊涛骇浪勇敢搏斗的渔夫;太鼓齐奏引发了台上台下热烈互动;由《黄河颂》和《樱花缘》组成的歌舞将演出推向高潮。这是日本民主音乐协会的首次访华演出。此次民音艺术团访华,分别于10月31日和11月4日在北京和天津进行了两场公演。艺术团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