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米南小记     
郁达夫流亡苏门答腊,路线是从新加坡出发,以廖内群岛做跳板,在北干巴鲁附近登陆苏门答腊岛。我走的基本是同一条路。北干巴鲁往武吉丁宜的公路自东北向西南穿过赤道。上午人在北半球,下午就身处南半球了。中午时分恰好路过郁达夫失踪前最后的流亡地巴爷公务镇,透过车窗只看见明晃晃的街道,街心竖着一座纪念碑似的交通隔离墩,顶上有一只红绿相间的圆穹顶。这一带既是穆斯林地区,也是出了名的母系社会,当地  相似文献   
2.
民间规则中的舅权——以我国少数民族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松 《时代法学》2006,4(1):73-79
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的舅权曾经是社会权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氏族中舅舅对外甥享有绝对的权力,包括社会规则、生产技能、生活知识等各个方面,舅权对氏族中男性公民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化的过程中,舅权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当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结构最终建立起来的时候,舅权变得日益弱化了,但并没有马上消亡,而是与父权一道在维持社会的平衡当中发挥着作用。通过对我国少数民族当中普遍存在的舅权现象进行分析,阐述舅权在民间规则当中的多种体现、舅权产生并存在的原因、舅权的特点等。  相似文献   
3.
招赘婿是畲族社会中的非正常婚姻形式之一。将此看成是畲族“男大当嫁”或“女婚男嫁”,是不符合畲族社会的社会事实的。  相似文献   
4.
在怒族文化中 ,女性人格主体的地位是崇高而神圣的。虽然怒族也经历过父系文化 ,但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生产力等因素 ,母系文化遗风犹存 ,女性美好的个性品性并未被过分扭曲 ,由于有这样的“先天条件” ,因此 ,当现代机制和文化一俟出现 ,怒族性主体人格即得到了丰富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的舅权曾经是社会权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氏族中舅舅对外甥享有绝对的权力,包括社会规则、生产技能、生活知识等各个方面,舅权对氏族中男性公民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化的过程中,舅权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当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结构最终确立的时候,舅权变得日益弱化了,但并没有马上消亡,而是与父权一道在维持社会的平衡当中发挥着作用。本文即拟通过对我国少数民族当中普遍存在的的舅权现象进行分析,从舅权在民间规则当中的多种体现、舅权产生并存在的原因和舅权的特点三个方面对舅权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在影视圈这样的父系社会里,撇开那些镜头前媚眼如丝、摇曳生姿的女星,另有一些并不作为视觉承担的女性存在,她们悄然地躲在镜头之后、监视器之前,无论何时提到她们,总是特意强调性别———女导演。她们的作品总是被扣上"女性主义"的帽子,不管她们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但这些掌镜的“三八红旗手”们终究还是走上了风口浪尖,掀起了狂风骤雨,成为中国最有“权势”的女导演,不是用美貌,而是用镜头迷了众人的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