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的名字,是疼爱你的外公所起,"菊美"是远离苦难之意,"多吉"是金刚法器之名;在父亲巴登的眼里,你这个独生子是个不顾家的"当家人",家里有三个姐姐,两个妹妹,还有你美丽的妻子和四岁的儿子,他们一个月都盼不见你回趟家;在工作中,你却像那高原上的牦牛般不知疲倦。2012年5月18日,你奔波坚持工作超过16个小时,你对表弟说:"夜深了  相似文献   
2.
路遇多年不曾谋面的老同事,彼此都非常高兴。寒暄之后,我问起他别后的工作和生活。谈话中了解到,他这些年过得并不轻松。他爱人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企业效益不好,爱人下岗了,不久他也得了一场大病,久卧不起,常年要爱人侍候。正在这个时候,刚成年的独生子图触犯刑律,被判刑三年。“真是祸不单行!”我听后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感叹。  相似文献   
3.
学校德育工作是根据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素养的教育活动。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帮助学生”,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习惯的培养,又需经过长期的训练。针对当前独生子女学生存在的一些弱点,诸知,以我为中心,集体观念不强;对待问题不积极,缺乏竞争意识;从众心理强,个性发展受阻等问题,要求我们进行德育教育要有一定的深度、高度、力度。一、融入集体,培养集体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合理选择。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在不断地渗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  相似文献   
4.
李肇年 《党史文汇》2004,(12):24-27
黎玉原名李兴唐,是独生子.1906年出生于山西崞县(今原平)东野庄一个农民家庭.10岁读私塾,14岁考入大牛店镇高级小学,17岁考入崞县中学.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黎玉在崞中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活动.  相似文献   
5.
2012年2月24日,合肥的中年男人陶文被人扔进了网络的汪洋大海里。在此之前,他已经在一桩案件的泥潭里挣扎了5个多月。让他陷入困境的,是其独生子陶汝坤。和陶文同病相怜的父亲,还有陕西的药庆卫、北京的李双江、河北保定的李刚。在最近这两三年内,他们先后收到了自己的儿子送上的"礼物"。这份"礼物"叫做"教子无方"。这些事业有成的父亲,为什么没能在教育孩子方面取得同样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27岁的陈晓明是江苏盐城一个富裕家庭的独生子。2005年,他参加江苏团省委“西部计划”来到古老、神秘的月亮山,开始了支教生活。在月亮山区,他不仅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苗语,还与一位苗族姑娘深深相爱。他放弃都市繁华的物质生活选择留在月亮山,只因为那里的孩子需要他。  相似文献   
7.
成为森林公安民警后.我被分配到离家80公里的舟曲森林公安分局,家却还在武都区两水镇.平时两周能回一次家,遇到工作繁忙,一个多月才回一次。儿子是独生子.每次见到我穿着警服回家都会缠着问这问那.诸如有没有枪,怎样抓坏人之类。  相似文献   
8.
顾念有度     
佚名 《工友》2012,(7):45-45
我有位同事,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被娇生惯养,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在办公室,他从来不会给同事帮忙,反倒常常吆三喝四地让同事们为他服务。进公司已有一年,他从来不去饮水机旁倒水,自己杯子里的水喝完了,非要等别人去续水时,他再递上水杯,让别人给他倒点儿。有一次聚餐,他抢着点菜,点的大多都是他自己爱吃的,全然不顾其他人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詹国枢 《奋斗》2012,(1):61-61
年终岁末,朋友聚会,见一年轻同行脸色阴沉。情绪不佳,问以何故?答曰,为孩子操心哪!操什么心呢?朋友打开话匣子.说起了自己的困惑与苦恼。你们都晓得,我有一儿子,独生子,挺聪明,爷爷奶奶爱得要命,天天到学校接送。小家伙成绩很好。性格开朗,还是“中队长”,一家人甭提多高兴了。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今年上了六年级。眼看就要小升初了。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保安》2014,(8):77-77
编辑老师:赵甲是手表厂的一名退体职工,其妻子已于多年前去世。赵甲有一独生子,名叫赵乙,36岁,患精神病已达20年之久,始终由其父赵甲抚养。赵甲66岁时,因心脏病突发去世。赵甲没有其他近亲属,其他亲属和关系密切的朋友也不愿作赵乙的监护人,赵甲的原所在单位手表厂和住所地居民委员会均以“放弃监护的权利”为名相互推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