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三、<殷先公先王考>和<续考>:熟练运用"二重证据法"取得的重大成果 王国维成熟地运用"二重证据法"取得的重大成果,是1917年初先后撰成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两文.因其所运用的方法缜密精当,解决的问题重大,为研究者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故成为近代史学史上意义重大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书法源远流长,可以追索到殷墟的甲骨文。 商周甲骨文字是篆书的前身原形,上下舒展,结字长短大小不拘,或疏朗,或密结,饶有古趣。虽无实用价值,但作为书法艺术,仍然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3.
马年说马     
正癸巳蛇年将尽,甲午马年莅临。此时此刻,不禁又唤起国人对骏马骐骥的眷恋之情。众所周知,马是人类挚友。它自远古走来,与我们生死相依。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即有"马"字;《诗经·周南·汉广》篇有云:"之子于归,言秣其马",足以证明其追随人类已有数千年之久。征战的沙场前,它们流淌过热血;颠簸的道路中,它们抛洒过汗水;广阔草原上,回荡着嘶鸣;静静小溪边,映照着身影。它们是勇武与忠诚的代表,是阳刚与力量之化身。无数文人墨客曾为其吟诗作赋,画影图形;多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关于《舜典》三危所在的主要观点都不能成立,这些观点都存在系统性的问题,其核心证据都有致命的缺陷。数词+地名是上古与部族迁徙有关的表示空间位置的特有语词模式。三危不是一个地名,危才是地名,三危是一个数词+地名的词组而非词,因而三危不是指一个称为三危的地方,而是指三个称为危的地方。古史中,部落间战争战败者往往被安置在战胜者的主要活动地区, 而不是被远远地流放到偏僻蛮荒之地,所以三危的合理区域应该在尧舜的主要活动区域。 殷商卜辞中发现的三个危地与《舜典》三危所指应该相同, 其具体地域应大致重叠。尧舜时期三苗并未被窜往尧舜主要活动区域以外的地方,更没有被窜往遥远的西羌、 西南乃至今缅甸萨尔温江流域。 西羌地区的古羌族及其他部族的源流与三苗无关。  相似文献   
5.
6.
董凤树先生,宇梧桐,祖籍山东,生于京畿香河书香世家。我国著名书法家、收藏家。自幼酷爱书画与收藏,早年拜谒书法泰斗王退举先生成为入室弟子,几十年倾心书艺,临池不辍。纳甲骨金文至楷行豪气,博真、草、隶、篆自成风范。现任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环球教育首席书画导师、农民日报大地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相似文献   
7.
<正>(接上期)四、潜心研究勤于著述王襄所处的时代,正是从金石学到科学考古学诞生的时代,他的收藏及研究继承了乾隆、嘉庆以来,尤其是同治、光绪以来学者的研究成果,在这个基础上义汲取了近现代的科学考古方法,扩展范围,不断进取,这些思想方法都反映在他的著作中。同时,对于研究工作,他主张鉴定为首要,在《簠室题跋》中云:"从来治金石学者有二派,曰考证,曰鉴定,二者以鉴定为要。签定确实而后考证有所附,不然,博引广征徒词费耳",所以他在题跋书、帖、金  相似文献   
8.
商王武丁时期征伐卜辞数量众多,本文以殷墟YH127坑宾组战争卜辞为对象,进行排谱研究。该类卜辞字体为宾组一类,时代在武丁中期,由此可知武丁中期商王国对犭覃、亘、基方、宙、缶、下危、、羌、、祭、马方、等进行过征伐,除商王亲征外,还有雀、子商、妇好、侯告、沚盾戈等人参予了征讨。  相似文献   
9.
"转注"成为千古之谜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文字对象甲骨金文在周代以后就沉入了历史的汪洋大海.1899年殷墟甲骨文大量出土后,近百年来先贤对甲骨金文的大量"识字"和"分类"成果为破解转注之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转注实即甲骨金文中最常见的"把象形字简化为一系列符号,形成简化链条"的造字方法.转注的重要目的,在于给本音转注字注入新音、使之产生引申义成为注音转注字,从而表达华夏初史中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时,和一帮诗人朋友来到古都安阳进行文化朝圣之旅,并借此寻觅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的诗性,对处于这废墟之上的小屯村,我似乎有着特殊的感情。这感情一是源自对这块土地上我曾目睹过的一段考古时空的记忆,二是源自对惊天地泣鬼神的中国文字的敬畏。第一次来到安阳小屯是在三十多年前,当时正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人员在此做考古挖掘,没有遮拦的田野里矗立着的灰褐色的帆布大篷格外显眼。站在篷子外边向里张望。只望到一派繁忙的神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