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广义 《法制博览》2010,(13):79-79
针对6期的策划——《〈红都女皇〉事件的来龙去脉》,我却听到了种种不同的声音,最离奇的要算叶永烈的说法了,叶永烈在他的号称为国内外第一本江青全传——《江青传》中说:“一九七二年七月十九日,一架波音客机降落在北京机场,一群在当时中国罕见的穿高跟鞋的女郎,走下舷梯。这是访问中国的第一个美国妇女代表团。内中有一位三十四岁的女士,  相似文献   
2.
红都纪行     
2007年11月中旬,借参加全国第二次苏区精神研讨会的机会,我们一行来到赣南,参观走访了昔日中央苏区的好几个县。踏上红土地,一路走来,所见所闻,心灵受到一次红色的洗礼。  相似文献   
3.
东平 《党史博采》2008,(7):26-29
<正>项苏云说,我平生只和父亲在延安相处了十二天,对于母亲,我只能凭一张模糊的照片来辨认她的模样,体味一下那遥不可及的母爱。战争年代的残酷,剥夺了童年项苏云的幸福家庭生活,也使她失去了父母。从此,延安的学校就成了她的家,老师和叔叔阿姨们就成了她的父母家长。  相似文献   
4.
看点     
《法制博览》2010,(11):1-1
红都女皇》事件起始于1972年8月,美国妇女代表团访问中国,团员中有纽约州宾翰大学历史系教授维特克,要求会见江青。江青对此很感兴趣,希望维特克写一本关于她的书,把她介绍给美国人民,维特克欣然应允。  相似文献   
5.
东平 《党史博采》2008,(6):34-38
<正>春节前夕,我来到80高龄的谢绍明家中拜访。谢绍明的父亲谢子长,是红军陕甘游击队的总指挥和陕北红色根据地的创建人。谢绍明从小就跟着父兄参加了革命,父亲牺牲时他年仅10岁。  相似文献   
6.
“《红都女皇》事件”起始于1972年8月。当时有一个美国妇女代表团访问中国,成员中有一位在纽约州立宾翰顿大学教授中国现代史的副教授,名叫洛克珊&#183;维特克,要求在中国会见江青。江青闻讯后很感兴趣,随即会见了她,并在会见中希望维特克夫人能写一本关于自己的书。以便把自己介绍给美国人民,维特克夫人欣然应允。此后,江青还带着许多助手,先是在北京。后来又到广州,与维特克夫人多次长谈,谈话的时间累计长达60多个小时。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伟大革命实践中形成和铸就的红都精神,是我们革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光彩夺目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新世纪新阶段,深刻认识和挖掘红都精神的基本内涵,彰显其时代意义,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七星关区地处乌蒙山腹地,扼川、滇、黔三省要冲,是毕节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信息中心。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被誉为"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七星关区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1935年初,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朱德等在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七星关区林口镇"鸡鸣三省"村召开了政治局常委分工会议.革命纪念地有红军二、六军团长征到毕节时创建的"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政治部"、"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等革命旧址  相似文献   
9.
许庆常  刘晓 《中国监察》2014,(10):54-54
正作为冀南抗战红都和商贸水城,河北南宫这片热土,孕育了一代代优秀儿女。这其中有一位剑胆琴心的纪检监察干部,他以为民解忧的柔情和捍卫党纪的刚正,默默书写着无愧人生的忠诚篇章……他就是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南宫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张范津。多年来,张范津始终笃行"勤奋工作是本分、不求名利是境界、干出成绩是追求"的承诺,在平凡岗位上把每一件工作做细做好,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张范津敢于执纪、敢于监督,在他心里,始终把纪检监察这个职业看得最重。去年在查处破坏发展环境典型案件时,由于查处对象大多是执法和行政管  相似文献   
10.
邓诗鸿,江西省赣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普通民警,首届“中国咸宁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得主。阳光开朗的他,是一位拥有悲悯情怀的心灵书写者。厚积薄发邓诗鸿上世纪70年代初生于红都瑞金。童年时期,贫穷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如果说,物质的贫穷在邓诗鸿幼小的心灵留下的是灰暗之调的话,那么阅读无疑是其童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