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虚拟环境下政府管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普及,政府的内外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环境的改变给政府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网络安全、利益协调、数字鸿沟和人员素质等方面。要在计算机网络虚拟环境下促进政府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就必须对这些问题作出相应的对策,从本质上提升信息化社会政府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虚拟环境下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军强 《世纪桥》2008,(3):155-156
由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个人电脑的迅速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在虚拟环境下,由于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网络犯罪形势日益严峻,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和教育,强化网络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是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普及,政府的内外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环境的改变给政府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网络安全、利益协调、数字鸿沟和人员素质等方面。要在计算机网络虚拟环境下促进政府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就必须对这些问题作出相应的对策,从本质上提升信息化社会政府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肖俊 《湖湘论坛》2007,20(3):111-112
展望虚拟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德育,其发展趋势体现为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对象主体化,教育内容多元化,教育手段信息化,教育模式立体化和教育范围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完善,基于W eb的虚拟教室、网上教师等陆续出现。文章回顾了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背景,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构成和技术特点,分析了虚拟现实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状况,并重点论述了公安实战教学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群体更加倾向于在虚拟世界中寻求一些能够满足自己价值认同和情感诉求的互动团体。大学生网络结社是大学生主动建立或者参与网络群体组织的行为。它源于虚拟社团的权威服从,现实生活中的孝道投射和环境间的灵活转换、自主性的连结。规范大学生由虚拟到现实的网络结社管理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敢于质疑和挑战不当权威的勇气,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健全网络干预机制,在尊重大学生网络自主选择的前提下,适当引导,使其树立文明、有序的网络参与理念,促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绍庭 《理论月刊》2006,(10):179-181
虚拟环境是在媒介大众化后由媒介营造的,与现实环境相脱离的人工化的环境。它具有四个特点,即在形成上,是人为创设的环境;在机制上,是媒介重构的结果;在本质上,是一种意见环境;在内容上,与现实环境有距离。在我国当今时代,虚拟环境又具有一些新的特点,虚拟环境不是虚无的,也不完全是虚构的,而是虚幻的。作为环境,虚拟环境的形成机理是对现实环境情境化的过程,其对人的作用机制是二次情境化的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虚拟环境不仅对教育对象,而且对教育主体,不仅对教育的内容,而且对教育的手段,都有着极为复杂微妙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们在互联网络虚拟空间所进行的各种交互活动,形成了人在虚拟空间的一种生存和发展状态。而互联网络是工具、空间还是社会,人在互联网络中是被异化、还是生存与发展等问题,已成为具有当代社会特征的问题域,尤其是  相似文献   
9.
有关虚拟财产性质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因为虚拟财产迅猛发展但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的定性,故实务中产生的纠纷越来越多。即使是学术界,对其定性也极其模糊,原因是产生于计算机环境中的虚拟财产很难用现实世界的逻辑关系来把握。对虚拟财产的定性研究势必涉及到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的相关专业知识。只有用法律思维来解读这些相关专业知识,方可能弄清虚拟财产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问题已经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不可回避的时代境遇,是建构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逻辑起点和"元题域"。它直接决定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的选择,是影响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核心因子。因此,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提高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有助于深化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拓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向新媒体虚拟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