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文本解读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阿尔都塞全身心投入到重新解读马克思的理论活动中,力图找到马克思主义的开端,在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之间“划一条分界线”,坚守马克思理论发现的科学特性,极力主张“回到马克思”,实际上是要“回到成年时期的马克思”。他的这一逻辑思路不可避免地带有自我循环的矛盾,即使马克思的理论旨趣发生了转移,马克思也还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心性与读书     
《廉政瞭望》2012,(6):51-51
某兄:就读书的方法而论,自当各有所本,并无惟一标尺。我不敢担保我的读法一定适合你。在你这个年纪,我是受问题意识的驱策而读书,常常数书并览,有时一本书读到一半,便柬之高阁。如你所忧心的虎头蛇尾、有头无尾的阅读,在我身上亦不鲜见。然而我并不以此为憾,  相似文献   
3.
轻松一刻     
看到“政法”两字,仿佛看到一副严肃的面孔。相信不少国人会有此感受。尽管上大学也学过知识产权保护法,职称考试的时候也认真学过经济法及相关专业政策法规。但到底与工作、生活隔膜得厉害。想一想官司的事儿,除了翻找法律条款,只剩下求助于律师了。  相似文献   
4.
运用症候阅读法,阿尔都塞不仅从马克思那里读出了不同于古典经济学的总问题,而且还读出了他自己的“理论实践”和马克思寄予后人的殷切期望。这一方法不仅启示我们去直面经典作家的文本,而且还给当代人解读马克思文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三个不同视角。  相似文献   
5.
张惠 《求索》2010,(8):206-207
新批评派奠基人瑞恰慈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开始就在中国传播其文学观念,其关于语义分析、语言多义性、细读法等理论影响了朱自清等一大批中国学人。朱自清的诗歌理论运用新批评的基本观念,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据方法,形成了适合中国特点的中西结合式的诗歌分析范式,实现了中国文学理论学术语言观的自觉。对于如何借鉴西方理论,建立当代中国文学理论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邹敏  何胜利 《学习月刊》2011,(22):106-107
阅读的意义是什么?当然是在阅读过程中唤醒内在的认知意识,并在不断的领悟过程中真正达到语言文字的反复内化与积淀,逐步培养语感,进一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随着课改实验工作的稳步推进,语文教学早已经摈弃了原先狭隘的教学观,不仅表现在"大语文课堂"观的逐步建立,更体现在语文学习内涵的不断丰富。纵观当前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7.
读书因人而异,读什么书,怎么读法,可谓千差万别。然而。千差万别中似乎也可以找出几种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8.
阿尔都塞从《资本论》文本的研读得出马克思的"症候读法",并用其对马克思哲学思想本真进行解读,认为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过程中存在一个从意识形态向科学转变的"认识论断裂",从而实现了理论"总问题"的革命;他提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的反人道主义"并遭到理论界严厉批判,面对批判,阿尔都塞进行辩解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关于"意识形态一般"的理论。辩证分析阿尔都塞的解读方法及理论结论,对深刻认识马克思哲学思想本真、有效进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具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9.
以极简的方式了解《孟子》,可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地位看,《孟子》是儒学高地上的高原、儒学高原上的高峰;二是从历史看,《孟子》曾从普通的先秦诸子跃升为中国古代的圣经,今天则是人们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三是从思想看,《孟子》涉及人生所有的基本关系,充满思辨的张力与哲学的魅力;四是从文体看,《孟子》的史学性最弱、文学性居中、哲学性最强,主要是一部“形散而神聚”的哲学作品;五是从读法看,先读《孟子译注》,再读《孟子集注》,有助于人们循序渐进地迈入孟子的思想世界。质言之,读《孟子》就是与时俱进地深度敞开孟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及其薪火相传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0.
储诚喜 《前沿》2010,(7):F0002-F0002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勒拂拭,勿使惹尘埃。”——书生和尚神秀此揭,道说的是“小顿悟”,从中可窥出世界与人生的诸多真谛,然而,弘忍看不上,慧能不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