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焱 《前沿》2005,87(3):32-35
传统逻辑将谬误理解为“对逻辑规则的违反”, 这个界定是从狭义论证的角度考虑, 其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而非形式逻辑则对论证予以广义理解, 在此基础上, 从论辩的角度讨论谬误, 谬误从而被视为是“对交际规则的违反”。这种对谬误理解的转变一方面是谬误理论自身的发展, 同时对我们从全新的视角认识逻辑本身给予了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半费之讼”既关涉到逻辑问题 ,又关涉到法律问题。但主要还是逻辑问题。“半费之讼”的双方都犯有同样严重的逻辑错误。旧案新探 ,明辨是非 ,对我们仍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9,(5):33-34
其一,认为民主是万能的。有些人认为“民主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实这是把民主的作用绝对化了。民主政治作为一种政权组织和权力运行的方式,它在凝聚民心、凝结民智、整合民意等方面的确有着重要作用。但民主并不是万能的,其作用也是有限的。民主和任何制度一样,既有优点,也有不足。民主是一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4.
霸气、含混、反逻辑、少理性的语言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深入公共文化肌理的普遍痼疾。《中国不高兴》的出版乃至登上畅销书榜,已成为广受关注的文化事件。书中显示出来的逻辑谬误和非理性话语特征逻辑提醒我们,至少中国公民教育的说理部分是不成功的。但《不高兴》作者们是中国公共话语理性匮乏的受害者,而不是始作俑者。他们只是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再生这种缺乏理性的公共话语而已。霸气、含混、反逻辑、少理性的语言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深入公共文化肌理的普遍痼疾。  相似文献   
5.
李志军 《南风窗》2010,(9):69-69
<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类似这样的选择题(1)单位发了一场某明星的告别演唱会门票,你非常想去,但就在你准备动身去现场的时候,你得知他不会上场了,而且,一场暴风雪使道路变得很危险,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会去看表演吗?  相似文献   
6.
非形式谬误与形式谬误相对,它并不出现在论证的逻辑形式结构中,而是通过各种其他途径所犯的谬误,通过分析它的内容及其语境可以将其识别出来。一般把非形式谬误分为歧义谬误、相关谬误和论据不足谬误三大类型。本文初步探讨了非形式谬误的类型、根源和实质,这对于提高人们的正确思维能力以及识别、避免谬误和驳斥诡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刘启君 《理论月刊》2005,(10):47-48
新古典寻租理论认为,寻租造成资源浪费,带来无谓的福利损失.笔者认为,寻租理论的"浪费"之说有失偏颇,寻租并不总是带来资源浪费,以"浪费"作为寻租分析的基点至少在长期是不适用的.寻租分析必须将制度纳入考虑,深入到寻租的行为方式、类型和具体的寻租环境等层面,才能全面把握寻租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收放与疏堵     
《当代贵州》2012,(10):57
禁止人们跟谬误、丑恶、敌对的东西见面……这样的政策是危险的政策。它将引导人们思想衰退,单打一,见不得世面,唱不得对台戏。  相似文献   
9.
可以说,腐败=垄断的权力+疯狂的私欲+温柔的监督+宽松的惩治四要素的“有效耦合”,更由此生成顽固毒瘤。其实,每一要素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理性”的合理性:权力垄断有利于“集中力量办事”,私欲虽然疯狂但也仅是“理性经济人”本质的表现,监督的“温柔”是立足于对掌权者“党性”的信任,惩治的“宽松”其目的在于“治病救人”。这些单一要素的“理性”虽然具有某种合理性且能够称之为正确,但一经“有效耦合”就极易产生腐败。  相似文献   
10.
先秦诸子对思维形式中“名”的谬误进行了分析研究,形成了先秦关于“名”的谬误理论。先秦诸子的“名”之谬误思想熔铸了求治的时代精神,该理论为当今国家的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启迪和借鉴。维护整个社会稳定有序、健康和谐发展,既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