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53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圆桌     
《法治与社会》2003,(12):75-75
《法治与社会》创刊伊始,高挚“法治、民主”大旗,因此深受广大读者的关爱,我们在不懈的努力中,须臾不敢忘怀对读者许下的承诺。《法治与社会》经过四年的市场打拼,已经成为了比较成功的法制类期刊。特别是在宣传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已趋于成熟,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内容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具有前瞻性、法理性。立足法治,面向社会,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是我们一贯的追求。我们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多提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把属于我们的这份刊物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2.
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为了让更多的职工了解基层、了解山区,4月19日至20日,共产党人杂志社组织全社职工近30人到彭阳县、泾源县六盘山镇进行"踏青采风"活动。在彭阳县悦龙山观赏了人工栽植盛开的桃花、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党的理论也只有最终惠及广大群众,才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利器。为此,建阳市在推进理论进基层工作中,牢固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宣讲理念,立足“为民务实”,扎实转变作风,努力化解理论宣讲普及讲什么、谁来讲、为谁讲、怎么讲、讲得好、哪里讲等“六难点”,使党的创新理论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受到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4.
赵金 《支部生活》2014,(2):17-18
应善于用切合时代特点的表达方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生动鲜活的语言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把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结合起来,讲有生命力的话,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话,推动中国梦入脑入心、产生共鸣,不断提高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王立英 《中国监察》2011,(23):40-41
廉政理论研究要关注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加强前瞻性和战略性思考,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着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着力增强学术创造力和影响力,着力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当前,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此举是新闻战线"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实际行动,值得肯定和赞扬。  相似文献   
7.
秦继成 《传承》2011,(4):22-22
春节前夕,中宣部要求各新闻单位组织记者开展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沉下去"接地气",加深对基层情况的了解,使新闻宣传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春节长假后上班第一天,  相似文献   
8.
妙招     
张峰 《党员文摘》2007,(6):45-45
我与《党员文摘》已有10余年的交情了。《党员文摘》知识面广,形式活泼。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每读一期.我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受。我不仅从中汲取到充分的营养.而且还在写作的道路上增强信心,获得动力。在它的帮助下,我的视野更加开阔.写作水平有了长足进步.拙文见诸报刊的篇数也是逐年增加.并有多篇作品在省内外报刊上获奖,连续了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征文中获了大奖。  相似文献   
9.
党报作为一个城市或地区的主流媒体,以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己任,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都市报、晚报等生活性报刊迅速崛起并抢滩市场,并因其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编排活泼赢得了大量的读者,而党报由于受其局限性失去了许多读者,使其举步维艰,尽管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但仍效果甚微。党报如何才能突破这一“重围”,体观“人文关怀”,强化“亲和力”以至吸引读者呢?党报记者必须放下“架子”,坚持“三贴近”原则,将身体和视角下移,突显党报“亲和力”党报虽然姓“党”,但要吸引受众,记者必须放下“架…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6,(7):43-43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是关键,联系实际是途径,弘扬正气是落脚点。要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以促进社会风气不断改善为目标,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与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起来,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