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稻浪飘香     
卞春涛 《江淮法治》2011,(17):57-57
芜湖市引进袁隆平超级稻工程。看着稻杆像小树苗一样粗壮,沉甸甸的稻穗,泛着金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2.
2010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考察广西超级稻种植情况。在灌阳县,袁隆平得知超级稻亩产超过800公斤时,连叹"了不得",并欣然挥笔题词:灌阳,广西超级稻高产第一县。  相似文献   
3.
在盐碱地、贫瘠地能生长,在天旱条件下能生长,不用大量施肥打农药就能高产。目前,这种节水、高产、环保且抗逆性强的绿色超级稻已经在辽宁省丹东、营口、大连等地广泛种植。记者从北方粳型绿色超级稻示范现场会上了解到,像这样的绿色超级稻,两年之内有望在辽宁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
姚钦华 《政协天地》2011,(11):28-29
2011年9月19日,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取得重要成果,百亩试验田亩产达926.6公斤。振奋消息的背后是科学精神,当科学家把关切的目光投向百姓,投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民生问题,投向人民群众的重大利益诉求,获得的将是不息的科学生命,不竭的精神动力,不止的奋斗追求。  相似文献   
5.
本色袁隆平     
吕林荫 《传承》2009,(19):30-31
以"杂交水稻之父"美誉名扬天下,拿遍了除"诺贝尔奖"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外几乎所有相关的中外重要奖项、荣誉,无形资产评估时被估出超过1000亿元的身价……  相似文献   
6.
汪金友 《中国监察》2011,(22):63-63
越是成功的人,越说自己浅薄;越是伟大的人,越说自己平凡。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主持研究的超级稻,亩产已经达到926.6公斤,但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他仍把自己比作种子”、“小学生”和“运动员”。  相似文献   
7.
金秋时节,黄澄澄的稻田铺展在平南县遥望村的青山绿水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稻香飘出山里,财富滚滚而来 近年来,遥望村的水稻种植在天银优质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高兴地说,合作社带动农民科技种植优质谷和超级稻,彻底改变了以前零星生产、没有销路的旧况。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万公顷以上,2021年稻谷平均单产达到474公斤/亩,世界上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10个国家中,中国单产水平最高。我国的水稻育种经历了矮化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和超级稻培育三次飞跃,不但实现种源基本自给自足,良种覆盖率超过96%,还奠定了水稻育种科研水平国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9.
喻湘泉 《当代广西》2012,(18):47-47
截至8月16日,今年广西超级稻种植面积突破1400万亩达1416.93万亩,其中早稻724万亩、中稻145.99万亩、晚稻546.94万亩,预计广西全年超级稻可增产稻谷70多万吨。2006年广西推广超级稻面积仅有121万亩。。  相似文献   
10.
辛业芸 《时事报告》2012,(11):73-76
超级稻,这样一个超级吸引人的名称,承载着全世界水稻育种专家们的光荣与梦想。在超级稻诞生前,我国水稻发展史上,单产曾经出现过两次重大突破。第一次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矮化育种,主要通过降低株高,使品种的耐肥抗倒性和收获指数大幅度提高。第二次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杂种优势利用,使我国水稻平均亩产提高到400公斤以上,高产地区突破500公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水稻单产的这两次重大突破,均给我国水稻生产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深刻改变了我国水稻生产的育种方式、种植结构、栽培技术以及管理模式。1981年,日本最早提出水稻超高产育种。继日本之后,中国、韩国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先后开展超高产育种研究。国际水稻研究所确定的目标是比现有高产品种增产20%,或者绝对生产潜力达到13~15吨/公顷。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水稻所提出了新株型育种理论,并利用包括我国沈农366在内的粳稻种质资源作为骨干亲本,选育出新品系。1994年,通过小面积试种,该品种获得了超高产。这一消息,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媒体称“可以解决国际粮食安全”,并将这一神奇的品种称为“超级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