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2篇
各国政治   68篇
工人农民   60篇
世界政治   15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0篇
法律   723篇
中国共产党   1899篇
中国政治   2168篇
政治理论   988篇
综合类   139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534篇
  2013年   474篇
  2012年   548篇
  2011年   564篇
  2010年   597篇
  2009年   527篇
  2008年   551篇
  2007年   445篇
  2006年   448篇
  2005年   353篇
  2004年   412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周晨 《探索》2020,(3):179-192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要求,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新时代青年的英雄观也就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新时代青年的英雄观呈现"总体基本一致,以主流价值观为主""由多维构成,最认同道德品质和做事风格""基本具备情感和动机功能,具有榜样示范价值"的现状,以及"民族性""革命性""时代性""平民性""现代性""娱乐性""多元性"七个特征,并明显受到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多方重视针对性提高家庭教育的功能、全方位提升学校主阵地教育功能、高效发挥媒体融合的优势互补作用、努力拓展影视作品价值引领功能等四项建议,以期引导新时代青年树立正确的英雄观。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新时代文明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类文明篇章"。从文明向度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批驳了当前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文明中心主义,以及全球恐怖主义、民粹主义等野蛮行径,指出人类文明面临主体性下降的共同挑战。从世界视野回答了"我们怎么办",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文明叙事逻辑的当代延展,堪称全球化历史时代的精神精华。从自身定位回答了"中国如何做",为中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文明观的"出场""在场""现场"既构成了逻辑完备的理论程式,有力驳斥了文明冲突论,又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领航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相似文献   
4.
时代发展与技术革新给刑事法治带来巨大挑战,刑事个案正义作为一项司法理念有必要加以重申。从内涵上看,刑事个案正义强调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中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的双重符合,是特定人群在现阶段普遍正义理念下的共识重叠,因而是一种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有机统一,能够起到保障人权、优化司法体制、回应新时期社会治理需要等积极效果。但由于刑事立法中抽象危险犯、不作为犯等罪名的数量不断增加,刑事司法的机械化倾向以及刑法向"社会治理法"的转变存在潜在风险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刑事个案正义的实现陷入困境。未来可以从坚持刑法谦抑性、警惕社会治理过度刑法化,秉持实质刑法观、严格落实"形式入罪、实质出罪"的刑事司法标准,发展行刑社会化等方面入手,充分实现刑事个案正义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勇 《创造》2020,(2):63-68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新时代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逻辑起点,也是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庄严承诺。在新时代,探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其群众观、权力观和党员观三个核心领域的相应体现,并以此为线索理清中国共产党群众观、权力观、党员观之间的逻辑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的文明观建立在坚实的哲学基础、社会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之上,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引起的社会变化的深入认识。社会实践是恩格斯文明观的阐释基础,日常生活是恩格斯文明观的叙事空间,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是恩格斯文明观的核心内容。恩格斯文明观揭示了文明发生的历史性及时代表征、文明内容的导向性和道德表征、文明进程的主体性和现实表征、文明表现的层构性及多样化表征。在新时代,认识恩格斯文明观,对于推进"五位一体"文明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8.
佛教禅修包括止禅和观禅,西方学者将之分别定义为聚焦注意(focused attention meditation,FA)和开放监控(open monitoring meditation,OM)。然而已有禅修实证研究均存在理解与操作上的偏差,本文基于传统佛教止观禅修体系提出不同观点:(1)"止"的机制主要是注意,止禅技术具有丰富完整的分类系统,且"定"才是修"止"的终极目标。(2)"观"的心理机制不仅包含对当前体验的观察,更强调反身觉知。佛教观禅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操作方法,且有望进行实证。(3)"戒"是禅修训练的心理保护机制,用于调整身心状态,避免心理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河北党风》2003,(5):31-31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这一要求,积极探索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途径,使意识形态的功能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加强与拓展,已成为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意识的多样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坚持辩证性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一系列辩证关系,就成为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本刊邀请河北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韩振峰教授就此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