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1.
高兴》是贾平凹又一部关于农民的长篇小说,依然保持着作家对当下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农村生活的敏感关注,他以小说的形式记录了当代中国的城乡变迁历史,以及中国人在当代的精神蜕变。《高兴》通过一系列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离开土地的农民,在城市中无根的漂泊状态,尤其是城乡身份之间转换的困难,带给他们生活的困境,透露出作家敏锐的艺术洞察力。  相似文献   
2.
陈理慧 《理论月刊》2008,(8):120-122
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汹涌澎湃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入侵,被城市文化鄙弃与排拒的乡村文化非但无法融入到城市主流文化中去以优长互补的形式提升自己的文化品质,反而在其冲击下走向分化、崩溃。民间道德文化的体现者刘高兴既无法融入到城市主流文化中去,对道德堕落的城市文化进行改造,又无力改变、拯救处于道德崩溃中的传统文化,只好与自己置身其中的传统文化体系一起走向历史的终结。  相似文献   
3.
《中国谁在不高兴》这本书出版得有点晚了,没赶上“不高兴”浪潮的火爆时机。但对有足够省思能力的人来说,是否属于潮流书并不要紧。  相似文献   
4.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12,(9):57-57
《大目标: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政治协商》 任冲昊 等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07《大目标: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政治协商》是由凤凰联动策划酝酿三年之久的一本时政书,于2012年7月隆重上市。继《中国可以说不》《中国不高兴》之后,本书再创时政图书的新语体、新思路、新目标。这也是中国首部由80后年轻人创作的时政书。全书充溢着年轻人对这个国家的热爱以及对国家发展的理性思考,是新青年对旧格局的一次历史清盘。  相似文献   
5.
吴鹏 《传承》2010,(3):152-153
对于农民进城的描述是近代以来文学史上的一个主要话题,在小说《高兴》中贾平凹继续了他一贯的乡土关怀意识,对于被现代化侵蚀的乡村以及因之而进城的农民工的命运、境遇表现出了一种终极焦虑。在学界关注文本《高兴》的过程中,导演阿甘将其以同名电影的形式推出,然而电影《高兴》对文本中的矛盾进行了弱化、淡化的处理,在一种歌舞升平景象中对以刘高兴、五福为代表的农民完成了社会规训。  相似文献   
6.
对于农民进城的描述是近代以来文学史上的一个主要话题,在小说<高兴>中贾平凹继续了他一贯的乡土关怀意识,对于被现代化侵蚀的乡村以及因之而进城的农民工的命运、境遇表现出了一种终极焦虑.在学界关注文本<高兴>的过程中,导演阿甘将其以同名电影的形式推出,然而电影<高兴>对文本中的矛盾进行了弱化、淡化的处理,在一种歌舞升平景象中对以刘高兴、五福为代表的农民完成了社会规训.  相似文献   
7.
最近关于中国的论调中,继“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之后,出现了“中国责任论”和“两国集团论”。中国国民的情绪也呈现出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的新态势。《中国不高兴》一书的作者认为,中国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整体国力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8.
谭湘衡  冯阳 《学理论》2009,(20):180-181
贾平凹小说的语言非常富有个性。一方面,贾平凹在小说中大量使用其故乡——商州的方言土语,另一方面,凭借自身极高的语音学、语义学、方言学、训诂学等方面的文化素养,他在作品中经常自觉地化用语言文字学知识。这些特点使他的作品更具可读性,能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享受。本文试以小说《高兴》为例,从以上两个方面,对贾平凹小说的语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