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69篇
中国共产党   400篇
中国政治   306篇
政治理论   37篇
综合类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减灾》2005,(11):57-63
10月份,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较汛期明显降低,主要灾害种类为台风和洪涝。本月,台风“龙王”在福建登陆并造成严重损失;洪涝灾情较上月有所减轻,但长江支流汉江、黄河支流渭河发生较为严重的秋汛。据统计,全国受灾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的性格历史,如同我们的黄河,先秦是上游,清澈见底;汉唐是中游,虽泥沙俱下,毕竟有波涛汹涌之雄大气象;明清是下游,已经常断流、奄奄一息了。  相似文献   
3.
古之灵州今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忠礼 《共产党人》2007,(12):52-53
灵州县设立于西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城址在黄河东岸,《汉书·地理志》也载有此县。唐代学者颜师古在所著《汉书注》中,对灵州县得名作了注解,说因为县城在黄河的洲岛之上,“水中可居者曰州。此地在河之州,随水高下,未尝沦没,故号灵  相似文献   
4.
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属于黄淮平原的一部分。北与开 封、商丘相接,西连许昌、漯河,南和驻马店毗邻,东与安徽阜阳接壤。全市面积11959平方公里,占河南省总面积的7%;耕地1170.06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65.2%;总人口1038万人。耕地面积和总人口均  相似文献   
5.
6.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内蒙古荒漠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的60%,并且仍以每年1000万亩的速度推进;内蒙古有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中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北京直线距离仅140公里;草场严重沙化、退化、碱化,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4%,近年  相似文献   
7.
河洛文化与妈祖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洛地区,地处中原腹地,曾经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所以古有“居天下之中”的说法。河洛地区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据传,龙马负图出于河,神龟背书出于洛。“河”指黄河,“洛”指洛河,在黄河与洛河交汇的流域,古代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成了华夏文明源头之一的河洛文化。河洛文化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一带。河洛文化圈涵盖当今的中原地区,周边与齐鲁文化圈、楚文化圈、秦晋文化圈和燕赵文化圈相衔接。河洛文化的内容包括原始的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和黑陶文化(龙山文…  相似文献   
8.
从首次调水调沙看黄河下游防洪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年均淤积泥沙2.2亿吨,致使现状黄河下游河床普遍高出背河地面4~6米,黄河成了悬在下游两岸人民头上的“悬河”。由于黄河特殊的多泥沙、善淤积的河情、河性,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任重道远。为了科学调度水库,改变黄河小水多沙、高含沙水流淤积下游河道的不利局面,进一步探讨河道的冲淤规律,实现增大下游河道输沙能力和行洪能力,改善不利河势,有效减轻下游防洪压力的目标,2002年7月4日—7月21日,黄河水利委员会进行了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试验中暴露出的黄河下游防洪减灾问题分析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精心准备下,在各…  相似文献   
9.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河南,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发源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也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之一。自然灾害给河南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减灾救灾工作任务艰巨和繁重。  相似文献   
10.
徐富海 《中国减灾》2013,(4X):45-47
<正>不难理解,在黄河治理上曾经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和建议,引发多次激烈的辩论和争鸣,甚至很难追溯哪次争论最激烈,影响最大。但有一次辩论,被行业内称之为我国古代真正见诸于史籍并得到了详细记录的第一次治河方略大辩论。这次辩论之所以被称为"第一次",可能是辩论发生的时间比较早,又在史籍中有详细记载,能让现代人确切了解争论主旨内容;之所以被称为"大争论",也可能是说那次讨论的范围广,从平民百姓、社会各界、文武百官,到帝王将相,都关注甚至卷入进去了。到底这次争论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显著成效?对以后治水救灾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