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接上期)四、孙中山任命孙洪伊为广州大元帅府内政总长1917年5月,北京政府总统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因解散国会问题争持不下之际,段祺瑞通过其心腹徐树铮策动各省督军麇集徐州,拟嗾使张勋领头以武力推翻黎元洪并解散国会。黎元洪得到消息后,于5月23日下令免去了段祺瑞的国务总理职。段被免职后,通电不承认,并表示该免职令,"未经祺瑞副署,将来  相似文献   
2.
正著名民主革命家黄申芗(1884—1941),湖北大冶人(今属黄石市)。出身于一个贫苦的知识分子家庭。1905年春,21岁的黄申芗投笔从戎,到武昌投身于湖北新军。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这时黄申芗在江西、安徽等地联络会党。宣传反清革命,被湖北军政府大都督黎元洪任命为革命军第十四标标  相似文献   
3.
黎元洪是晚清海军出身,曾戏言自己“不怕水,怕火”。他顺应辛亥革命的浪潮,在波谲云诡的北洋时代,三任副总统,两为大总统,进退之间,是他面临的历史困境。他并非手握军权、拥兵自重的军阀,也非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党魁,“得意时各派争相推戴,失意时各方弃如敝屣”。处于历史夹缝中的黎元洪,是在怎样的境况下几度登上权力的巅峰,又是在怎样的境遇下跌落?  相似文献   
4.
一百年前的辛亥年,一场起初略显慌张的起义正式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大幕。中国历史的沉重齿轮终于再度向前拨动了,皇权以及与其相关的一切建制、理论和信仰即将灰飞烟灭,代之而崛起的是两个令中国人感到陌生的词汇——民主、共和。革命深深刺痛了中国根深蒂固的帝制观念和利益,也因此遭遇反  相似文献   
5.
北雷 《侨园》2011,(10):18
在辛亥武昌首义时,有三位年轻人是策动武昌起义的重要角色,他们就是名闻全国的“三武”——孙武、蒋翊武、张振武.由于他们三人的名字中有一字相同,地位也大致相当,而且又都是武昌起义的风云人物,故人们称他们为“首义三武”.  相似文献   
6.
<正>何谓小孙派?以孙洪伊为首领的原进步党部分国会议员组成的派别。1916年8月国会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常会之后,孙洪伊、丁世铎、王彭年、王乃昌等原进步党部分议员在北京安福胡同韬园,组成独立的议员政团,主张支持大总统黎元洪,钳制国务总理段祺瑞。亦称韬园派。孙洪伊(1872—1936),字伯兰,天津人。其家庭为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北仓大盐商孙家。他先后捐资创办了北仓蒙养小学、民立第十高级小学,后与其妹夫罗东朝各捐资一万五千元在天津城内户部街创设了电报学堂。清光绪三十二年  相似文献   
7.
史海一勺     
《乡音》2013,(3):44-44
周总理巧释"妇","婦"字顺利简化1955年,新中国开始文字改革,许多难写难学的繁体字被简化,其中便有个"妇"字。"妇"的繁体字作"婦",有些人不赞成简化,认为繁体字容易记:左边指妇女,右边的"帚"是扫帚,合在一起意谓妇女拿着扫帚在家劳动,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8.
1916年,黄兴、蔡锷相继辞世。为了表彰他们对创建民国的卓越贡献,当时的国会决定仿照日本的国葬仪式安葬两人。1916年12月18日,国会通过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国  相似文献   
9.
陆其国 《各界》2013,(5):18-20
就像袁世凯于戊戌变法期间突然“扬名”一样,他的儿女亲家黎元洪,也是于武昌起义爆发后一举成名。有意思的是,两人当时显然都不愿意暴得这个大“名”,然而其“名”却还是不期而至。世事难以逆料,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0.
<正>段祺瑞,北洋军阀皖系首领。幼年随任淮军统领的祖父段佩来天津读书,后考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炮科。1889年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派赴德国学习军事。1896年到天津小站投袁世凯新建陆军,任左翼炮三营管带兼随营炮兵学堂总办,成为袁世凯的心腹。1903年后历任军令司正使、统制、提督、军统等军职。1912年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任陆军总长、国务总理,掌握北洋军政大权。1917年发生府院之争,被总统黎元洪免职,离京赴津。倒黎成功后,重掌政权,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1920年7月皖系军阀垮台后,避居天津日租界。1924年10月推翻直系统治后,又出任北京临时执政。1926年4月被国民军驱逐下野,到天津日租界做寓公,从此退出政坛。1933年移居上海。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时年71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